
《周禮·地官·族師》:“五家為比,十家為聯;五人為伍,十人為聯;四閭為族,八閭為聯:使之相保相受;刑罰慶賞相及相共,以受邦職,以役國事,以相葬埋。”闾、伍均為古代民戶編次的單位,後以“閭伍”指平民所居。《史記·司馬穰苴列傳》:“臣素卑賤,君擢之閭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三國志·魏志·锺會傳》:“臣輒奉宣詔命,導揚恩化,復其社稷,安其閭伍,舍其賦調,弛其征役。”《宋書·武帝紀中》:“雜居流寓,閭伍弗修,王化所以未純,民瘼所以猶在。”借指平民。 南朝 宋 顔延之 《庭诰文》:“有人至此,實蠹大倫,每思防避,無通閭伍。”
“闾伍”是古代中國戶籍管理中的基層單位,具有以下核心含義和用法:
“闾”和“伍”均為古代民戶編次的單位:
“闾伍”本義為戶籍單位,後演變為平民階層的代稱,常見于曆史文獻中描述社會結構或人物出身。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周禮》《史記》等原始文獻。
《闾伍》是一個古代漢字,由“闾”和“伍”兩個部分組成。
根據字典的拆分規則,字母“闾”的部首是“門”,它的筆畫數是7。字母“伍”的部首是“亻”,它的筆畫數是6。
《闾伍》是一個古代詞語,它來源于古代經典文獻《詩經·衛風·丘明》中的一句話:“闾閻撲火,明星有躔。”其中的“闾伍”意為守衛和巡邏的士兵。在古代社會中,闾伍是負責保衛城邦安全的勇士。
《闾伍》的繁體寫法為「閭伍」。
古代在《詩經》中的原文描寫方式是“闾閻撲火,明星有躔。”字形和現代寫法稍有不同,但意義相同。
1. 在古代社會中,闾伍扮演着保衛城邦安全的重要角色。
2. 那支闾伍嚴密守衛着城池的大門。
闾居、闾翁、闾丘、伍子胥
近義詞:士兵、衛士、護衛
反義詞:敵人、匪徒、攻擊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