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書·謝尚傳》:“ 尚 為政清簡,始到官,郡府以布四十匹為 尚 造烏布帳。 尚 壞之,以為軍士襦袴”。後因以“烏布帳”為為政講究排場之典。 唐 韓翃 《送夏侯侍郎》詩:“聽訟不聞烏布帳,迎賓暫著紫綈裘。”
“烏布帳”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該詞最早出自《晉書·謝尚傳》。記載謝尚初到任時,郡府用四十匹布為他制作烏布帳(黑色布帳),但他認為此舉過于鋪張,便将布料拆解改作士兵衣物。這一行為體現了謝尚為政清廉簡樸的作風,因此“烏布帳”後來成為諷刺為政者講究排場的典故。
核心含義
指代官員在政務中追求形式主義或鋪張浪費的行為,含批判色彩。
文學引用
唐代韓翃《送夏侯侍郎》中“聽訟不聞烏布帳”一句,即以烏布帳暗喻官場排場,反襯清廉作風。
部分資料(如、2)提到該詞形容“人心黑暗”,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傳,需謹慎使用。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晉書》原文或《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烏布帳指的是一種古代用于遮擋陽光和風雨的帳篷。
烏布帳的拆分部首為乙、巾,總共13個筆畫。
烏布帳來源于古代漢字,具體出處待考證。
烏布帳的繁體字為烏布帳。
根據曆史記錄,在古代寫成烏布帳時,有可能有一些變體,但整體結構基本相同。
1. 小明在炎炎夏日裡在烏布帳下乘涼。
2. 在野外露營時,我們用烏布帳搭建了一個簡易營地。
烏布帳的相關詞彙有:烏布篷、帳篷、帳幕、帳蓬等。
烏布帳的近義詞包括:帷幕、幕布、防曬篷等。
烏布帳的反義詞可能是:陽光、風、雨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