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守邊的都尉與伺敵的斥候。 漢 揚雄 《解嘲》:“今大 漢 左 東海 ,右 渠搜 ,前 番禺 ,後 椒塗 ,東南一尉,西北一候。”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一尉候於西東,合車書於南北。”
(2).借指邊境。《北史·隋紀上》:“七德既敷,九歌已洽,尉候無警,遐邇肅清。”
“尉候”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官職組合
指古代守邊的“都尉”與負責偵察敵情的“斥候”(即偵察兵)。這一用法最早見于漢代揚雄的《解嘲》:“東南一尉,西北一候”,描述漢代在邊境設置的軍事官職,分别負責防禦與情報工作。南朝齊王融的《三月三日曲水詩序》中也提到“一尉候於西東”,進一步印證其軍事職能。
借指邊境
因“尉”與“候”均為邊防要職,後衍生為邊境的代稱。例如《北史·隋紀上》記載:“尉候無警,遐迩肅清”,此處“尉候”即指邊疆安甯。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解嘲》《北史》等原始文獻,或查閱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釋義來源。
尉候是一個漢字,它的意思是官職的名稱,指的是在古代官僚體制中的一個職位,相當于現代的少尉。
尉候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屍部,右邊是口部。屍部表示戈矛的形狀,口部表示嘴巴的形狀。
尉候的筆畫數是8畫。
尉候一詞源自古代官名,它最早見于《左傳·宣公二十五年》:“闳犯後初實尉候。”
在繁體字中,尉候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但尉候在這方面沒有太大的變化。
以下是尉候的一些例句:
1. 尉候是古代官員的一種職位。
2. 他在官府中擔任尉候的職務。
3. 這個字的繁體寫法依然是尉候。
4. 在古代,尉候是一個高級的官職。
尉候的一些組詞包括:尉官、尉職、候選、候車。
與尉候意思相近的詞彙有:尉官、尉職、候選。
與尉候意思相反的詞彙有:無官、非候、無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