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劾捕的意思、劾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劾捕的解釋

審查其罪,加以逮捕。《漢書·燕王劉澤傳》:“ 定國 使謁者以它法劾捕格殺 郢人 滅口。”《晉書·刑法志》:“ 悝 撰次諸國法,著《法經》。以為王者之政,莫急於盜賊……盜賊須劾捕,故著《網捕》二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劾捕"是一個古代法律術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研究古代法律制度的語境中。其含義可以從字源和古代司法實踐兩方面理解:

一、 字義解析

二、 合成詞義 “劾捕”二字結合,其核心含義是指:

經過官方調查、認定罪行後,依法對罪犯或嫌疑人進行捉拿逮捕的司法程式。

三、 具體内涵與語境

  1. 程式性: “劾捕”強調的不是簡單的抓捕動作,而是包含了一整套司法程式。它通常發生在官員(如禦史、地方長官)根據舉報或調查,先行核實、認定某人确有犯罪事實(即“劾”)之後,再下令或執行逮捕(即“捕”)。這體現了古代司法中“先審後捕”或“捕審結合”的理念(盡管實踐中未必完全遵循)。
  2. 職權性: 執行“劾捕”的主體是具有司法或監察權力的官吏。例如,漢代的禦史就有“劾奏”和督促逮捕的職責。
  3. 對象特定性: “劾捕”的對象是已被官方初步認定有犯罪嫌疑或已被判有罪的人。
  4. 法律依據: 整個過程需要依據當時的律法進行,是依法行使國家強制力的體現。

四、 與現代法律術語的對比 現代法律中,與“劾捕”部分功能對應的概念是“逮捕”,但“逮捕”通常不包含“劾”所代表的調查、彈劾、初步審判的含義。現代逮捕更多是偵查階段的一種強制措施,由公安機關或檢察院依據《刑事訴訟法》決定和執行,其前提是“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這與古代“劾”的環節有相似之處,但程式更規範、獨立。

“劾捕”意指古代官吏依法對經調查、彈劾程式确認的罪犯或嫌疑人執行逮捕的司法活動。它融合了“調查彈劾”與“執行逮捕”兩個環節,體現了古代司法權力運行的一種方式。

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劾捕”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法律或曆史文獻中,其含義可結合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劾捕”指審查罪行後實施逮捕,包含兩個核心動作:

二、曆史用例

該詞在古籍中多次出現,例如:

  1. 《漢書·燕王劉澤傳》記載:“定國使謁者以它法劾捕格殺郢人滅口”,指通過法律程式審查并逮捕嫌犯()。
  2. 《晉書·刑法志》提到:“盜賊須劾捕,故著《網捕》二篇”,強調對盜賊行為的追查與抓捕()。

三、延伸理解

“劾捕”不僅限于字面意義的逮捕,還隱含法律程式性,即需先核實罪狀再執行抓捕,體現了古代司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則()。

四、現代關聯

現代漢語中雖較少使用該詞,但其結構可類比“立案偵查”“批捕”等法律術語,均強調程式合法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法律史背景,可參考《漢書》《晉書》相關章節或專業法律史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黯然魂銷白霓棓喝本指辯絜冰叟必要産品不刿不可終日常典承侍馳名出參觸目崩心代步禱祠逗笑躲頭避懶方空縠悱恻纏緜飛觥走斝封裡俯允改朝換代雚筋鼓箭骨狀毫無遜色恒齒嘩動懷山黃書悔望毀宗嘉憫警報器井底鼃緝綏冷面草淩逼陵迫零珠碎玉麥芒茂美門外人腦瓢鬧穰穰貧僧情通青攢山漏閃念設如食雞肋邃延體外受精威聲嵬崖帷座象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