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向神求福及得福而後報賽以祭。《周禮·春官·喪祝》:“掌勝國邑之社稷之祝號,以祭祀禱祠焉。” 賈公彥 疏:“禱祠,謂國有故祈請,求福曰禱,得福報賽曰祠。”《周禮·春官·大祝》:“國有大故天烖,彌祀社稷,禱祠。” 鄭玄 注:“彌,猶徧也。徧祀社稷及諸所。禱既,則祠之以報焉。” 賈公彥 疏:“以其始為曰禱,得求曰祠,故以報賽解祠。”
(2).泛指祭祀。《墨子·天志下》:“天子必且犓豢其牛羊犬彘,潔為粢盛酒醴,以禱祠祈福於天。”《史記·封禅書》:“禱祠 太一後土 ,始用樂舞。”《史記·李斯列傳》:“朕巡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淮南子·泰族訓》:“然而郊天望山川,禱祠而求福。” 宋 王安石 《次韻緻遠木人》之二:“暴露神靈難寄托,禱祠村落幾依投。”
“禱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禱祠”由“禱”和“祠”組成:
組合後,該詞可指代向神靈祈福及得福後舉行的祭祀活動,也泛指一般的祭祀行為。
分階段含義
廣義延伸
隨着語義演變,該詞逐漸泛指一切祭祀活動,例如《墨子》中提到的用潔淨祭品“禱祠祈福于天”。
該詞起源于周代祭祀制度,與“喪祝”“大祝”等官職相關,體現了古代“祈福-報謝”的完整祭祀邏輯。
若需進一步考證文獻例證,可參考《周禮·春官》及《墨子·天志》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