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恒齒的意思、恒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恒齒的解釋

[permanent tooth] 哺乳動物的第二套牙齒,在乳牙之後出現,典型的恒齒一直存留到老年。人類的恒齒共32顆,上下颌各有4顆切齒、2顆犬齒、10顆前臼齒和臼齒

詳細解釋

又稱“恆牙”。亦作“恒齒”。人和哺乳動物的乳齒脫落後長出的牙齒。恒齒脫落後一般不再重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恒齒(又稱恒牙)是人類口腔中繼乳牙脫落後萌出的第二套牙齒,具有終身使用的特性。其詳細釋義及特征如下:


一、基本定義

恒齒指人類在乳牙脫落後萌出的永久性牙齒,共28-32顆(含智齒),伴隨個體終身,承擔主要咀嚼、發音及面部支撐功能。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523頁。


二、形态與結構特征

恒齒由牙冠、牙頸和牙根組成,外層為人體最堅硬的物質——牙釉質,内部包含牙本質和牙髓。其形态因位置而異:


三、萌出時間與順序

恒齒自6歲左右開始萌出,至12-13歲基本完成(智齒約17-25歲萌出)。具體時序為:

  1. 第一恒磨牙(6歲左右,俗稱"六齡齒");
  2. 中切牙、側切牙(6-9歲);
  3. 第一前磨牙、尖牙(9-12歲);
  4. 第二前磨牙、第二恒磨牙(11-13歲)。

    來源:葛立宏《兒童口腔醫學》(第5版),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8年,第32-35頁。


四、與乳牙的鑒别

恒齒較乳牙體積大、顔色偏黃(牙釉質礦化度高),磨耗面更複雜。乳牙脫落後,恒牙牙胚在牙槽骨内發育成熟并替代其位置。

來源:樊明文《牙體牙髓病學》(第5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20年,第8頁。


五、臨床意義

恒齒不可再生,齲病、牙周病或外傷導緻的缺失需人工修複(如種植牙、義齒)。早期保護"六齡齒"(窩溝封閉)、定期口腔檢查至關重要。

來源:中華口腔醫學會《恒牙齲病防治指南》,2021年發布。

網絡擴展解釋

恒齒是人類的第二套牙齒,也是成年後使用的永久性牙齒,用于替換脫落的乳牙。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1. 萌發時間與順序
  1. 牙齒組成
  1. 重要特征
  1. 保護要點

恒齒不可再生,若發生缺失需通過種植牙或義齒修複。建議每半年進行口腔檢查,及時發現齲齒或咬合問題。

别人正在浏覽...

白面儒冠拜容邦瘁貝多經本訓殘雁倡條昌亡赤角吃勘創聞杵杖存亡續絶達概達恉點砌電視演播室抵面斷根絕種杜隔剕辟焚掠幹斷狗獾寒笛奸豪教一識百雞口牛後鯨鬚矜飾即照籧篨叩擊闚玩鲲弦聊複爾爾蓼擾流愛路德路易十六銘戴牌風平局襁屬乾着急喬人青冊青袍白馬秋見驅遏瘙樝剩菜殘羹松話碎蟲零杵态臣忘其所以響蔔香樹犀角燭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