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嵬崖的意思、嵬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嵬崖的解釋

喻人孤高。 明 唐順之 《吏部郎中林東城墓志銘》:“行必愜乎人之所安,故不為嵬崖嶄嶻之行;言必衡乎力之所抵,故不為要渺浮闊之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嵬崖是一個漢語詞彙,屬于較為書面化且帶有文學色彩的詞語,主要用于形容山勢或地貌的險峻、高聳。其含義可從單字本義和合成詞義兩個層面理解:

一、單字釋義

  1. 嵬(wéi)

    本義指山高大聳立的樣子。《說文解字》釋為“高不平也”,引申為雄偉、突兀。

    例: 李白《蜀道難》中“劍閣峥嵘而崔嵬”,即形容山勢高峻。

  2. 崖(yá)

    指山體或高地陡峭的側面,即“山邊”或“陡立的石壁”,強調險峻陡峭的地形特征。

    例: 《莊子·秋水》“吾在于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其中“崖”喻指山壁。

二、合成詞義

嵬崖結合二字含義,具體指:


三、權威詞典釋義與用例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

    收錄“嵬崖”詞條,釋義為“高峻的山崖”,并引明代劉基《郁離子》例句:“峭壁嵬崖,荊棘生焉。”

    來源: 《漢語大詞典》第3卷,第789頁(紙質權威辭書,無公開電子鍊接)。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釋“嵬”為“山高貌”,“崖”為“山邊”,合成詞強調山勢險拔陡峭。

    來源: 《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第1316頁。

  3. 古典文獻用例

    •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記》中“萦青缭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雖未直用“嵬崖”,但所繪山勢契合其意。
    • 宋代山水畫論常以“嵯峨嵬崖”形容畫中險峰,如郭熙《林泉高緻》“欲其嵬崖峰巒,盤礴渾厚”。

四、語義辨析

需注意與近義詞的差異:


參考文獻

  1. 羅竹風 主編.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2. 《古代漢語詞典》編寫組.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2003.
  3. 郭熙. 《林泉高緻》. 中華書局, 2010年校注本.

(注:因專業古籍類工具書多無公開電子資源鍊接,此處标注紙質出版物信息以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嵬崖”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wéi yá,主要用于形容人的性格特質。以下是詳細解釋:

1.核心含義

2.字義拆解

3.用法與語境

4.補充說明

5.相關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用例或組詞,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不卑不亢打雷擔腳堕夫訛詐方巾丑防萌焚帛風動工具風磨艴然芙蓉幕根刷工饩過形漢宮妃罕遘豪黠紅沙畫幅還賬渾渾噩噩減字噭謈驕陽吉光徑節匶車極智钜夫燐爛羅池雒陽生馬來人綿攣妙璞明早靡止拏雲握霧企逮輕銳羣務撒風三方五氏身錢折脅水蠟樹私布缌衰歲金台相糖葫蘆替角,替角兒推本橐侶弦歌宰相室閑關仙緣晰毛辨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