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某種情況而心中極度悲傷。《南齊書·豫章文獻王嶷傳》:“緬尋遺烈,觸目崩心。” 南朝 陳 徐陵 《答李颙之書》:“且年光遒盡,觸目崩心。扶力含毫,諸不申具。”
“觸目崩心”是一個形容極度悲傷或震撼的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看到某種慘烈或令人痛心的景象時,内心受到極大沖擊,産生極度悲傷的情緒。常用于描述戰争、災難等場景中的慘狀,或表達對破敗、殘缺事物的痛心。
二、出處與演變
三、用法與例句
四、延伸含義
除字面的悲傷場景外,也可比喻事物衰敗引發的強烈遺憾,如“觸目崩心的古城牆遺址”。近義詞“觸目驚心”更側重震驚,而“觸目崩心”情感層次更深,帶有崩潰般的悲痛感。
五、其他說明
可通過《南齊書》或《徐陵集》查閱原始文獻,了解更豐富的語境用例。
《觸目崩心》是一個成語,它意指看到一些令人震驚或痛心的景象,使人無法接受或忍受而感到心靈崩潰。它形象地描述了一種強烈的心理沖擊,使人深深地受到觸動。
《觸目崩心》這個詞由三個漢字組成。它們的部首分别是「手」、「目」和「心」。分别有七、五和四個筆畫。
《觸目崩心》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後漢書·陳留傳》,但在古代并不是一個固定的詞組,而是根據上下文來使用。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觸目崩心」。
在古代,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目」可以寫成「睪」,「心」可以寫成「蕖」。古時候寫法的變異是由于文化和時代變化導緻的。
1. 看到這個兒童失去父母的消息,我觸目崩心,感到無比悲痛。
2. 當我親眼目睹那場災難時,我仿佛觸目崩心,無法忍受這種痛苦。
1. 觸目驚心:形容所見之物或情況令人非常震驚和痛心。
2. 觸目皆是:形容到處都是某種景象,數量巨大,令人難以接受。
1. 刹目:形容景象讓人感到突然驚慌或不安。
2. 切膚之痛:形容痛苦或傷痛之深,就像直接切割肌膚一樣。
1. 賞心悅目:形容景象漂亮,令人心情愉悅。
2. 安心祥和:形容環境和諧平靜,給人安心的感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