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聲音高揚,傳播高遠。《文選·嵇康<琴賦>》:“陵縱播逸,霍濩紛葩。” 李善 注:“言聲陵縱播布而起。” 張銑 注:“陵縱播逸,聲高而分布也。”
(2).任意奔馳;肆意踐踏。《南史·陳紀下·後主》:“犬羊陵縱,侵竊郊畿。”
(3).謂放縱無忌,任意欺辱百姓。《宋書·劉穆之傳》:“時 晉 綱寬弛,威禁不行,盛族豪右,負勢陵縱,小民窮蹙,自立無所。”
“陵縱”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不同語境下側重點有所差異:
指聲音高亢激越、傳播深遠。該義項源于嵇康《琴賦》的“陵縱播逸,霍濩紛葩”,形容琴聲的恢弘氣勢。
既可指動物(如犬羊)任意奔馳踐踏,如《南史》中“犬羊陵縱,侵竊郊畿”;也可形容人的放肆行為,如傲慢無禮、不顧規則。
特指權貴階層仗勢欺人,如《宋書》記載的“盛族豪右,負勢陵縱”,反映社會階級矛盾。
《陵縱》是一個漢字詞語,指人在行走或動作時姿勢威嚴、矯捷而優雅。
《陵縱》的部首是“阝”,其左邊是“長”部,右邊是“纟”部。
它共有11個筆畫。
《陵縱》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表達了人在行走或動作中擡頭挺胸,姿态挺拔的形象。
在繁體字中,《陵縱》的寫法為「陵縱」。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陵縱的寫法為“陵僔”,字形相對于現代簡化字略有不同。
他步履陵縱,顯得非常的從容自信。
陵樣、陵容、陵亢
雄姿、挺拔、威武
低垂、頹态、佝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