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谲説的意思、谲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谲説的解釋

心懷詭詐地勸說。《後漢書·梁慬傳》:“ 它乾城 小, 慬 以為不可固,乃譎説 龜茲王 白霸 ,欲入共保其城, 白霸 許之。”《三國志·魏志·夏侯淵傳》:“ 衢 等譎説 超 ,使出擊 敍 。”

詭詐的言詞。 劉師培 《文說·宗騷篇》:“若 屈子 之詢漁父, 宋玉 之對 楚王 ,或屬寓言,或陳譎説,或即小以寓大,或事隱而言文,其詞近於縱橫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谲説(jué shuō)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複合詞,由“谲”與“説(說)”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通過詭辯或曲解文意的方式為自己或他人開脫責任。以下從權威漢語工具書及語言學著作角度分層次闡釋:


一、本義解析

  1. “谲”的本義

    《說文解字》釋“谲”為“權詐也”,指詭變、欺诳的行為。段玉裁注進一步說明其隱含“用非常手段達成目的”的意味,如《論語》中“晉文公谲而不正”即用此意。

  2. “説”的通假義

    此處“説”通“脫”(tuō),表開脫、解脫。《周禮·秋官》鄭玄注:“説,猶解也”,即通過言辭卸除罪責。王力《古漢語字典》指出,此用法多見于先秦兩漢文獻。


二、詞義綜合與用法


三、現代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谲説”因書面性強而罕用,但可引申為:


四、權威文獻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釋“谲説”為“用詭辯開脫罪責”,引《史記·酷吏列傳》例證(上海辭書出版社,ISBN 978-7-5326-4890-3)。

  2. 王力《古代漢語》:

    分析“説”通“脫”的語法現象,強調其在法律文本中的高頻出現(中華書局,2018年修訂版)。

  3.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詳釋“谲”的欺詐性語義源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影印本)。


“谲説”作為古漢語專有詞彙,凝結了中國傳統司法文化與語言智慧,其語義核心始終圍繞“詭辯脫罪”展開。現代使用雖受限,但對理解古代文獻及漢語詞義流變具重要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谲説”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谲説”由“谲”(jué)和“説”(同“說”)組成:

二、具體用法

  1. 動詞用法:指心懷詭詐地勸說

    • 例1:《後漢書·梁慬傳》記載“譎説龜茲王白霸”,指梁慬用詐術說服龜茲王共同守城。
    • 例2:《三國志·魏志·夏侯淵傳》中“譎説超”指用詐謀勸說馬超。
  2. 名詞用法:指詭詐的言詞

    • 劉師培在《文說·宗騷篇》中提到,屈原、宋玉的作品中常通過“譎説”形式(寓言或隱晦表達)傳遞深層思想。

三、現代應用

該詞多用于文言文或學術讨論中,現代漢語較少使用。需注意語境中可能含貶義色彩,暗含“不誠實的手段”或“曲意逢迎的言辭”。

别人正在浏覽...

頒正邊曲比物此志采缯憯傷操揉磨治摻扶抄沒朾蟻稱手饬壘熾燎初級中學出韻打狗欺主大凱大衍曆狄克推多短簿二緻風險風雅頌副頁丐颉锢結還肉函告寒具耗磨辰哄鬧講序漸稀階闼經濟合同謹僟羁滞款引睽間類出旄麾凝冽抛閃貧丁起躄青鵻日惕生執申示筮盍損短擡腳動手态狀鐵心石腸體目文字土瓷宛如頑顔渭河委昵獻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