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昊天的意思、昊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昊天的解释

(1).苍天。昊,元气博大貌。《书·尧典》:“乃命 羲 和 ,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原夫图籙之见,迺昊天休命。”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鎌田诚一墓记》:“呜呼,昊天难测,蕙荃早摧;曄曄青春,永閟玄壤。”

(2).指一定季节的天空。《尔雅·释天》:“夏为昊天。” 郭璞 注:“言气皓旰。”《诗·王风·黍离》“悠悠苍天” 孔颖达 疏引今文《尚书》 欧阳生 说:“春曰昊天。” 唐 杜甫 《北征》诗:“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此指秋天。

(3).指一定方位的天。《淮南子·天文训》:“西方曰昊天。” 高诱 注:“西方金白色,故曰昊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昊天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昊天”是汉语复合词,由“昊”与“天”组成。《汉语大词典》中“昊”本义为“广大无边际”,如《诗经·小雅·蓼莪》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此处“昊天”指苍天,比喻恩情深厚难以回报。而“天”在古汉语中既指自然界的天空,亦代指主宰万物的神明。两字结合后,“昊天”可直译为“广阔无垠的天空”,亦引申为对至高神灵或宇宙自然的尊称。

二、古籍中的文化意涵

  1. 代指天神:在先秦文献中,“昊天”常作为天帝的别称。例如《尚书·尧典》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此处“昊天”指天帝,表达对天命的敬畏(来源:《十三经注疏》)。
  2. 象征自然规律:《礼记·月令》提及“昊天之气,始於北极”,将“昊天”与四时运行、阴阳变化相关联,强调其自然法则的象征意义(来源:《礼记正义》)。

三、佛教语境中的引申

佛教经典《法苑珠林》以“昊天”比喻佛法广大无边,如“菩萨智慧,如昊天覆育众生”,此处赋予“昊天”宗教哲学层面的包容性与超越性(来源:《大正新修大藏经》)。

四、现代汉语用法

当代语境中,“昊天”多用于文学与地名。例如古典诗词常以“昊天”渲染苍茫意境,而河南省“昊天陵”等地名则保留古汉语的文化印记(来源:《中国地名语源辞典》)。

总结

“昊天”一词融合了自然崇拜、哲学思辨与文学美感,其含义随语境演变,核心始终围绕“广袤”与“至高”的双重意象。

网络扩展解释

“昊天”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文化内涵,具体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含义

    • 拼音为hào tiān,其中“昊”指元气博大的状态,“天”指天空。组合后意为广阔无垠的苍天,常用于形容天空的辽阔与高远。
    • 在古籍中,也被用来指代特定季节或方位的天空。例如《尔雅·释天》提到:“春为苍天,夏为昊天,秋为旻天,冬为上天”。
  2. 引申含义

    • 喻指父母的恩情:因“昊天”象征至高无上的包容性,古人常以此比喻父母恩德的深重。
    • 姓氏:极少数情况下也作为姓氏存在。

二、文化宗教内涵

  1. 神话与信仰中的至高神
    在中国上古神话中,“昊天上帝”是至高主宰神,被视为天地万物的创造者与秩序维护者,其地位相当于道教中的“玉皇大帝”。

    • 在道教体系中,昊天上帝是宇宙观的核心,掌管自然运行与神明体系。
  2. 哲学与文学意象

    • 传统文化中,“昊天”常被用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或象征至高无上的力量与权威。
    • 例如《诗经·小雅》中“昊天不平”一句,借天象抒发对人间不公的感慨。

三、作为人名的寓意

“昊天”常用于取名,寓意胸襟开阔、志向高远,寄托了对个人未来功成名就、幸福安康的期许。


四、例句参考

  1. 古籍用例:
    “仰望昊天,无垠的蓝天承载着无尽希冀。”(《诗经》意象化表达)
  2. 现代文学:
    “李昊天望着远去的车马,心中满是不舍。”(小说《洛河山》片段)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用或文化解析,可参考《尔雅》《诗经》等文献或权威百科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案犯凹洼拜生班辈帮场保送八一奖章备患背若芒刺贬黜超用城防军辰衡春去秋来春瑞篡夺定心骨,定心骨儿短足费米宫车晩出挂枝儿骨董铺顾怪寒埃彗孛慧质活寡胡瓶健身操简照交通线稽命京氏学金佩疾言倨色句剥军气开旷硁鄙来至冷炙陇阪楼帐掐把气急败坏羣谤桡旃赏邑山河易改,本性难移烧夷弹石林树井调丝品竹铁脇推赞玩心五五限尽先马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