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傳述的意思、傳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傳述的解釋

轉述;傳授;傳說。《後漢書·西域傳論》:“ 張騫 但著地多暑溼,乘象而戰, 班勇 雖列其奉浮圖,不殺伐,而精文善法導達之功靡所傳述。”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音辭》:“ 江 南學士讀《左傳》,口相傳述,自為凡例。”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三:“至若 丘明 而下, 公 、 穀 、 鄒 、 郟 數子止取傳述而已。” 王先謙 《<續古文辭類纂>序》:“百餘年來,轉相傳述,徧於東南。”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寫于深夜裡》:“到壯美時,隨着觀看的人們,便喝一聲采,後來還傳述開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傳述是漢語中具有曆史傳承性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語言或文字将信息、事件或思想轉述、傳遞并加以叙述。根據《漢語大詞典》的定義,該詞由“傳”與“述”兩個語素構成:“傳”強調傳遞、延續,如《說文解字》釋為“遽也,從人專聲”,本義指驿車傳遞信息,後引申為傳播、傳授;“述”則側重陳述、複現,《論語·述而》中“述而不作”即表明遵循原意并加以闡釋的特點。

在語義演變中,“傳述”的用法可分為兩類:

  1. 客觀轉述:指不帶主觀加工地傳達他人言論或事件原貌。例如《漢書·藝文志》載“左史記言,右史記事”,史官對帝王言行的記錄即屬此類。
  2. 傳承闡釋:包含傳遞與解釋的雙重功能,如朱熹《四書章句集注》通過注釋經典實現儒家思想的代際傳播。

現代漢語中,“傳述”多用于正式語境,如學術研究強調“傳述曆史真相需嚴謹考據”(引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其近義詞“轉述”“傳承”雖部分語義重疊,但“傳述”更突出系統性傳遞與完整叙述的特質。

(參考資料:1.《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3.《四庫提要辨證》雲南人民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傳述”是一個動詞,主要含義為傳遞、轉述或傳播信息,強調通過口頭或書面方式将内容傳達給他人。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1.基本定義

2.詞性與動作特性

3.曆史淵源

4.使用場景

5.文學與日常應用

“傳述”既是一個文化傳承的載體,也是日常信息交流的方式。其内涵覆蓋從曆史記錄到現代傳播的廣泛領域,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3、4中的詩詞及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蹦蹦兒車表旌筆性碧野補考陳腐成頭趁貼翠裾叨承鄧通錢洞發铎針讀書種子惡有惡報放射形放効副标題俘馘浮水附尾歌唱過領和邱箭箬忌避開歲曠遺蠟燭珠廉灋撩雲撥雨臨飨流突鲈江履險如夷馬坊麻田渺無音訊媲美迫狹秦火軟殼雞蛋三竺上援下推沙頭生財有道氏姓首敵瞬眼說真格的坦然自若投告屯衛玩弄盌遂閑步陷脫校曹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