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號噭的意思、號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號噭的解釋

號叫,號呼。 明 李東陽 《中元谒陵遇雨記》:“林木雜風雨聲,若虎豹號噭,響振山谷。” 明 李東陽 《記女巫》:“有所喜,則召女巫至,皷舞號噭以為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號噭(háo táo)是漢語中形容大聲哭喊的複合詞,具有強烈的情緒表達色彩。以下從詞典角度分層解析其含義及用法:


一、字義拆解與讀音

  1. 號(háo)

    本義為高聲呼叫、呼喊,引申為大聲哭泣。《說文解字》釋:“號,呼也。” 如《詩經·魏風·碩鼠》中“樂郊樂郊,誰之永號”的“號”即含悲呼之意。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典網)

  2. 噭(táo)

    通“啕”,專指哭嚎聲。《廣韻》注:“噭,哭聲。”常與“號”連用強化哭喊狀态。

    來源:《康熙字典》(國學大師網)


二、詞義解析

號噭指情緒失控的放聲痛哭,多用于描寫極度悲傷或絕望的場景,隱含聲音洪亮、情緒激烈之意。


三、典籍用例

  1. 《周易·旅卦》

    “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後號咷”,以“號咷”喻指旅人突遭災禍的痛哭(“咷”同“噭”)。

    來源:《周易正義》(國學導航)

  2. 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入門聞號咷,幼子饑已卒”,用“號咷”刻畫喪子之痛的哀嚎。

    來源:《全唐詩》(古詩文網)


四、近義詞辨析


五、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號噭”多寫作“號啕”或“嚎啕”,仍保留原義,常見于文學描寫與口語表達。

示例:

“噩耗傳來,她頓時號啕大哭,聲嘶力竭。”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注:古籍中“號噭”“號咷”“嚎啕”為異形詞,核心語義一緻,現代以“號啕”為規範詞形。

網絡擴展解釋

“號噭”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號噭”指大聲呼喊、高聲鳴叫,常用來形容人或動物發出的響亮聲音。例如明代李東陽《中元谒陵遇雨記》中用“虎豹號噭”形容猛獸的吼叫聲。

二、構詞解析

  1. 號:本義為呼叫,《說文解字》解釋為“呼也”。
  2. 噭:
    • 讀jiào 時,同“叫”,表示呼喊、鳴叫(《禮記·曲禮上》有“毋噭應”的用法);
    • 讀qiào 時,指牲畜的肛門(如《史記》“馬蹄噭千”);
    • 讀chī 時,古同“吃”。

三、使用特點

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說文解字注》等權威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期生寶頭兒備文庳小成任出鑪銀淡宕隊徽督陣焚死伏火幹巴利脆龜鑒韓風悍戰合境昏棄嘉笾假相國節旄景鄉九音鑼空囊爛醉如泥淚眼汪汪冷語冰人嶺南亂七八遭輪鞅履薄臨深南歌子泥窗逆讓諾諾連聲拍攝評議牆岸錢平謙畏遷舟切理餍心傾想綦衛去歲溶溢傷水山麓深士設身處地石薪順說私制湯腳桐葉之信銅甎土斷完具仙蝶先志銷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