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桐葉之信的意思、桐葉之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桐葉之信的解釋

指帝王封拜的符信。《南史·宋紀上·武帝》:“叟詣帝曰:‘ 成王 不負桐葉之信,公亦應不忘司馬之言。’”參見“ 桐葉封弟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桐葉之信”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内涵為君主或掌權者應信守承諾,不可因言語隨意而失信于民。該典故最早見于《史記·晉世家》,記載周成王幼時以桐葉為信物,戲言封弟叔虞于唐,後在周公勸誡下踐行諾言,成就“君無戲言”的典範。

從語義結構分析,“桐葉”指代信物載體,“之信”強調承諾的莊重性。成語包含三層遞進含義:

  1. 象征性承諾的嚴肅性:即使以微小事物(如桐葉)為憑的戲言,掌權者亦需慎重對待。如《呂氏春秋·重言》評述“成王之所以治周,道不過用桐葉之戲以封幼弟”。
  2. 政治倫理的具象化:通過具體物象(桐葉)與行為(封侯)的關聯,映射“言出必行”的治國理念。漢代學者鄭玄在《尚書注疏》中引申為“輕諾者損威,重信者立政”。
  3. 文化符號的傳承性:桐葉作為中國古代“信符”的特殊意象,衍生出“剪桐”“桐圭”等相關詞彙,形成以植物信物喻指政治信用的語義場。

該成語在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強調契約精神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政務、商務等正式場合,常借以警示決策者需對自己的言論負責。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其引申義已擴展至“任何鄭重承諾都應被履行”的普適性道德準則。

網絡擴展解釋

“桐葉之信”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桐葉之信(拼音:tóng yè zhī xìn)指帝王封拜的符信,象征帝王言出必行、信守承諾的權威性憑證。該詞源自《南史·宋紀上·武帝》中的記載:“成王不負桐葉之信,公亦應不忘司馬之言”,強調信用的重要性。

典故溯源

這一成語與“桐葉封弟”的典故密切相關。據《史記》記載,周成王曾以桐葉為信物,戲封弟弟叔虞于唐地,後在大臣勸谏下兌現承諾,成為帝王守信的代表性事件。因此,“桐葉之信”常被用來比喻帝王或上位者不可動搖的信用。

用法與延伸

  1. 本義:專指帝王封賞的正式憑據,常見于曆史文獻中。
  2. 引申義:部分資料(如)提到其可能被引申為“間接不可靠的信息傳遞”,但此用法較為罕見,且與主流權威解釋存在差異,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示例參考


該詞核心含義圍繞帝王信用展開,建議在正式文史場景中使用本義,若遇引申用法需謹慎考據。可通過《南史》《史記》等典籍進一步了解相關背景。

别人正在浏覽...

保存悲憤便羽不謀而同殘餘草頭天子常羊誠亮崇好錘打吹動德輶如毛豐孰羔币高檔邯鄲記漢籍懷羊穢陋謇慠積恩金芙蓉驚才絕豔金農進往窘惶九疊篆軍籍開山教主考室課能控瀝困騰騰楛羽萊子勞動合同黎農林氏胪聲慢倍明人不作暗事飄翥破鈔拳手仁子溶溶曳曳肉棗食耗釋累水狐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説笑話俗念貪贓壞法田漁外寬内忌頑金五色衣校兵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