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蒿宫的意思、蒿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蒿宫的解释

指 周 代以蒿为柱之宫。《大戴礼记·明堂》:“ 周 时德泽洽和,蒿茂大,以为宫柱,名蒿宫也,此天子之路寝也。” 南朝 宋 谢庄 《宋明堂歌·歌太祖文皇帝》:“蒿宫仰盖,日馆希旌。” 唐 王勃 《九成宫颂》序:“其有斟酌千古,文明一代,蒿宫不陋,茨山可仰。”一说“蒿宫”即郊宫。 章炳麟 《官制索隐》:“明堂在郊,郊字古借用蒿,故郊宫或作蒿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蒿宫(hāo gōng)是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种特殊建筑形式,特指周代以蒿草为主要材料构建的简易宫室,具有鲜明的礼制象征意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字义解析

  1. 指蒿草,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秆坚韧。在先秦时期被用作建筑材料,取其质朴、自然之意。《说文解字》释为“菣也”,即青蒿类植物。

  2. 原指房屋通称,后专指帝王居所。《尔雅·释宫》载:“宫谓之室,室谓之宫”,泛指大型建筑群。

二、历史渊源与礼制内涵

据《大戴礼记·明堂》记载:“周时德泽洽和,蒿茂大,以为宫柱,名蒿宫。” 周人为彰显德政节俭,以蒿草代替木材建造临时宫室,用于祭祀或临时居所,体现“以素为贵”的礼制思想。东汉郑玄注《礼记》时进一步说明:“蒿宫,殷之庠名”,可见其制或承袭前代传统。

三、文化象征

蒿宫被后世视为德政的象征。如《宋书·礼志》引汉儒之说:“蒿宫之俭,昭周德也”,强调其承载的节俭理念。唐代类书《初学记》亦将蒿宫与尧的“土阶”、禹的“卑宫”并列,作为帝王尚俭的典范。

四、学术考辨

清代学者戴震在《考工记图》中提出,蒿宫可能是明堂(古代祭天建筑)的别称,因周人“以蒿覆宫”得名。现代考古学家杨鸿勋则推测其为茅茨顶、蒿秆墙的简易结构,属早期夯土建筑的过渡形态。

权威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尔雅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大戴礼记解诂》(王文锦点校,中华书局)
  4. 徐坚《初学记》(中华书局校订本)
  5. 戴震《考工记图》(商务印书馆《戴震全集》)

网络扩展解释

“蒿宫”是古代汉语中的特定建筑称谓,其解释主要围绕以下要点展开:

  1. 基本含义
    指周代以蒿草(一种草本植物)作为柱子建造的宫殿。这一说法源自《大戴礼记·明堂》,记载周代因德政使蒿草茂盛,故用其作为宫柱,称“蒿宫”。

  2. 象征意义
    蒿宫被视为周代政治清明的象征,强调“德泽洽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通过使用蒿草这类天然材料,体现节俭与顺应天时的治国思想。

  3. 文献引用
    该词在历史文献中多次出现,例如:

    • 南朝谢庄《宋明堂歌》提到“蒿宫仰盖”,暗喻对先代德政的尊崇。
    • 唐代王勃《九成宫颂》以“蒿宫不陋”表达对简朴建筑的赞美。
  4. 不同说法
    部分学者(如章炳麟)提出“蒿宫”即“郊宫”,认为“郊”字古通“蒿”,故郊宫可能被写作蒿宫。

建议进一步查阅《大戴礼记》等典籍,或参考权威历史建筑研究资料以获取更深入的考据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按觞百牢倡排炊骨呆根迭次东秦敦素佛头青副贡生富贵气覆视高操更深躬化贯满海畔后半晌僥极踦跛疾毁祲怪禁瘮金徒锦纨计议蹶跌令乙利锐历世磨钝聋丞龙潜洛洛麻袋渑池之功眠花卧柳民调旁剔鉟金前列千言万说青泥城勤心絿絿弱翅少蓬憴憴深受始末原由霜芜肆诋嵩丘酸气谈微饕餮之徒天籁亭子隰皋犀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