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广袤的霄汉。 南朝 梁 陶弘景 《云上之仙风赋》:“於是汉区动御,月轨惊文,浮虚入景,登空汎云。”
(2).指 汉 族聚居的地区。《新华半月刊》1957年第1期:“ 云南 边疆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与 汉 区不同。”
“汉区”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两层含义:
一、地理文化概念 指汉族人口占多数且以汉文化为主要特征的聚居区域,通常与少数民族聚居区形成对应关系。《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指出,“汉区”是相对于“民族地区”的表述,常用于描述中国多民族分布格局中汉族传统生活范围。这类区域普遍使用汉语作为通用语言,保持着春节、清明节等传统岁时节庆习俗。
二、历史行政概念 在特定历史文献中,“汉区”特指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核心区域。据《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记载,汉代实行郡县制时期,中央政权有效控制的中原地区常被称为“汉区”,以此区别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控制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当代官方表述更倾向使用“汉族地区”等中性词汇,而学术研究中使用“汉区”时多会标注具体时空背景。《中国民族志》等权威著作建议,使用此类术语需结合具体语境说明其指涉范围。
“汉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解释:
指广袤的霄汉
这是古汉语中的文学化表述,多用于诗词或典籍中,形容天空或宇宙的广阔。例如南朝梁陶弘景在《云上之仙风赋》中提到:“於是汉区动御,月轨惊文”,此处“汉区”即代指浩瀚的苍穹。
指汉族聚居的地区
这一用法常见于现代语境,用于区分汉族与其他民族聚居区域。例如《新华半月刊》1957年第1期提到:“云南边疆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与汉区不同”,这里的“汉区”强调汉族人口集中、文化特征显著的地域。
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用例或现代民族政策中的实际应用,可参考权威文献或地方志。
阿谀顺旨爆花伯始薄晓不孙菜肚长縻铲平插趣尺表冲繁疲难锄犂刺芒瘯蠡电谕鞮译二十五史蕃祉赙送告帮鲠毅公教馆阁体嗐头鸿采弘化讙咲葫芦题交绥九市吉物絶症空顶帻孔尚任联佩路矿毛头星门义牛马襟裾弄璋鰟鮍偏宜全牛趋过驱先赏设上账深诋省旷摄提适罚私生活松钗遂人碳水化合物挑担子铜靛铜觜外淫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