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植物的根連着根。 南朝 梁 王氏 《連理詩》:“墓前一株柏,連根復并枝。” 唐 韓愈 《和侯協律<詠筍>》:“縱橫公占地,羅列暗連根。”
(2).比喻兄弟姐妹關系。 清 蒲松齡 《群卉揭乳香劄子》:“兒女引蔓,仰待雷霆;姊妹連根,苟延旦夕。”
(3).比喻徹底、全部。 劉亞舟 《凍土》上部第七章:“我真要貸款,真要開人參園子,真要連根拔掉咱家的窮字,真要富起來。” 張斌 等《兩個隊長》:“我嫂子說:‘大炮轟都不行,要連根炸掉哩!’我哥哥嘿嘿一笑:‘今天炸得徹底!’”
“連根”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植物的根相連
指植物的根系緊密相連,常用于描述自然生長狀态。例如南朝梁王氏《連理詩》中“墓前一株柏,連根復并枝”,以及唐代韓愈詩句“羅列暗連根”,均以植物根系為喻。
比喻徹底、完全
強調從根源上消除或摧毀,不留餘地。如“連根拔起”表示徹底清除,提到“連根砍伐會破壞生态平衡”,進一步延伸了該含義的負面影響。
比喻兄弟姐妹關系
以根系相連象征血緣親情。例如清代蒲松齡的文集中用“姊妹連根”形容家族成員間的緊密聯繫。
泛指事物的根源或整體性
如“連根除盡”表示徹底解決問題,指出其“強調根本性質,無法再生或修複”。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漢典或《漢語詞典》的詳細引證。
連根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表示某個事物徹底被除去或消滅,不留痕迹。
拆分部首和筆畫:連根由辶(辵)部與木部組成,共有9個筆畫。
來源:連根一詞最早見于《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原意為将某物拔除時,連同根一起拔出。
繁體:連根
古時候漢字寫法:連根
例句:他們連根拔除了雜草使花園煥然一新。
組詞:連根拔起、連根除去、連根鏟除。
近義詞:根除、徹底消滅。
反義詞:根留、存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