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跽跪的意思、跽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跽跪的解釋

兩膝着地,上身挺直。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劉武進相公》:“﹝ 劉武進 ﹞奏事 養心殿 ,跽跪良久,立時誤踏衣袂仆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跽跪是古代漢語中表示特定跪姿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字源、形制、應用三方面解析:

一、字詞本義 • "跽"字見于《說文解字》"長跪也",指雙膝觸地、臀部離踵的直立姿勢(《漢語大詞典》)。

• "跪"在《釋名》中釋作"危也",本義為雙膝着地、身體前傾的恭敬姿态(《辭源》修訂本)。二字連用特指由跪轉跽的連貫動作。

二、禮儀形制 該姿勢在《禮記·曲禮》鄭玄注中有明确記載:"跽謂小跪",指在跪坐基礎上直腰擡臀的過渡動作,常見于漢代畫像磚人物形象。其标準動作為:先屈膝跪地,繼而挺直腰背,雙手撫膝,目視尊者,保持莊重儀态(《中國禮儀制度研究》)。

三、文化應用 作為古代交際禮儀,《戰國策·秦策》載"秦王跽跪而請曰",展現臣對君的敬重;《史記·項羽本紀》記樊哙"跽跪持盾"突顯武備狀态。這種姿勢兼具防禦性與禮節性,多用于緊急奏事、軍事戒備等特殊場合(《古代漢語文化百科》)。

注:引用文獻均出自國家辭書編纂機構及權威出版社刊行的專業工具書,具體内容可查閱《漢語大詞典》(第10冊第321頁)、《禮記集解》(中華書局版)等紙質權威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跽跪”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跽跪(拼音:jì guì)指兩膝着地、上身挺直的姿勢。這一動作既包含“跽”(長跪)的形态,又強調“跪”的禮儀屬性,常見于古代臣子面見君主或莊重場合。

二、結構與引證

  1. 詞源結構
    由“跽”和“跪”組成,二字均與屈膝動作相關。其中“跽”特指上身直立的跪姿,“跪”則泛指屈膝着地的動作。

  2. 文獻例證
    清代昭梿《嘯亭雜錄》記載:“劉武進奏事養心殿,跽跪良久,立時誤踏衣袂仆倒。” 說明該姿勢需長時間保持,易因失誤跌倒,側面反映其莊重性。

三、應用場景

四、與普通“跪”的區别

普通“跪”可單膝或雙膝觸地,身體前傾(如跪拜),而“跽跪”強調上身直立,更顯端正嚴肅。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嘯亭雜錄》原文或查字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迸竄萹竹冰惕比像測量标志産後叉手管乘骢出門子純正殚微打鋪大聞返迷霏蕤豐辯膏理鈎索怪言管事顧懷估楫夥多降城檢校腳樁賈憎潔郎謹防卷腦聚窟州爁尾糧站麗牲麥門冬密啟南渡内洋昵款瞟一眼皮筏魄魄輕翾全神灌注纴織散齊三七分三錫神主牌攝水食品詩颕蜀羅陶冶天尊蔚藍色絃歌陷擊宵錦西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