甕齑的意思、甕齑的詳細解釋
甕齑的解釋
亦作“ 甕虀 ”。甕裝的黃齑(鹹菜)。以喻薄祿。 宋 陸遊 《病愈看鏡》詩:“三百甕齏消未盡,不知更着幾年還。”自注:“舊傳貧士死,見陰吏,為言當還魂,有三百甕齏祿料未盡。” 宋 趙與虤 《娛書堂詩話》卷上引作“甕虀”。
詞語分解
- 甕的解釋 甕 (甕) è 一種盛水或酒等的陶器:水甕。酒甕。菜甕。甕城(圍繞在城門外的小城)。甕牖(弖 )繩樞(以破甕作窗戶,以草繩系戶樞。形容家裡窮)。 姓。 筆畫數:; 部首:瓦; 筆順編號:
- 齑的解釋 齑 (齏) ī 搗碎的姜、蒜、韭菜等。 細,碎:齑粉。齑音(細碎的聲音)。 筆畫數:; 部首:齊;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甕齑”是一個中文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 拼音:wèng jī
- 釋義:字面指甕(陶罐)中裝的齑(切碎的鹹菜),比喻生活清貧、物質匮乏,長期以廉價食物度日。該詞常與“三百甕齑”連用,強調貧寒生活的持久性。
詳細解析
-
詞源與典故
- 出自宋代陸遊《病愈看鏡》詩:“三百甕齑消未盡,不知更着幾年還。”其自注提到一個傳說:貧士死後,陰間官吏稱他生前未盡“三百甕齑祿料”(即命中注定需食盡三百甕鹹菜的清貧生活)。
- 後以“三百甕齑”代指長期貧寒,需靠鹹菜維持生計的狀态。
-
使用場景
- 多用于形容文人或寒士的困頓生活,如:“他雖才華橫溢,卻因仕途不順,過着甕齑之食的日子。”
- 也可引申為對物質條件淡泊的态度,如:“他甘守甕齑,潛心學問。”
注意混淆點
- 部分資料(如)提到“形容事物混亂”,但此解釋與主流文獻(如、4)不符,可能是訛傳或誤用。建議以“清貧”為核心含義理解。
擴展知識
- 異體寫法:亦作“甕虀”(見),意義相同。
- 關聯成語:如“黃齑淡飯”“斷齑畫粥”,均與清貧生活相關。
網絡擴展解釋二
甕齑的意思
《甕齑》是一個漢語詞語,它的意思是指不和諧的混亂、雜亂無章的狀态,也可以形容人的行動或言語不協調、不統一。
拆分部首和筆畫
《甕齑》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瓦(wǎ)和齊(qí)。根據漢字的結構,它的總筆畫數是17畫。
來源
《甕齑》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衛風·氓》篇中的一句詩句:“甕瓠不齊,績以升斯。”文章中用來形容一個甕蓋無法與甕身完全契合,從而表達了“甕齑”這一狀态。
繁體
《甕齑》這個詞的繁體形式是「甕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隻是筆劃形狀可能有所不同。
例句
1. 這個房間裡的擺設真是一個甕齑,一點美感都沒有。
2. 整個項目的管理十分甕齑,導緻進展緩慢。
3. 他說話的時候總是不經思考,語無倫次,簡直甕齑至極。
組詞
甕中之鼈、半甕江山、一瓢半瓢、心甕手9、甕裡破瓜
近義詞
混亂、雜亂、無序、淩亂、錯亂
反義詞
有序、規整、整齊、條理、一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