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urn deeply] 沉痛地哀悼
痛悼死難烈士
沉痛哀悼。《晉書·溫峤傳》:“方賴大猷以拯區夏,天不憖遺,早世薨殂,朕用痛悼于厥心。” 唐 杜牧 《唐故銀青光祿大夫贈吏部尚書崔公行狀》:“ 開成 元年十月二十日,薨於治所……主上痛悼,輟朝一日。”《明史·曹文诏傳》:“力不支,拔刀自刎死…… 承疇 聞,拊膺大哭,帝亦痛悼。”京劇《楊門女将》第四場:“ 宗保元帥 捐軀沙場,朝廷失此棟梁,孤心實為痛悼!”
“痛悼”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指深切悲痛地哀悼,常用于表達對逝者或重大事件的沉痛追思。例如:
由“痛”與“悼”二字組成:
提示: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仍保留莊重色彩,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悼念活動。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晉書》《明史》等文獻來源。
《痛悼》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疼痛”和“悼念”兩個字組成。痛悼的意思是非常悲痛地悼念某人或某事,表示對于失去的人或事物的深深的悲傷和痛苦。
痛(疒部,共病字旁,5筆)+ 悼(忄部,共心字旁,8筆)
痛悼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在《墨子·非儒墨》中,有這樣一句話:“凡有巨痛之石,當痛悼之。”因此,痛悼被用來表示對于重大悲痛事件或人物的哀悼。
痛悼的繁體字為「痛悼」。
古代文獻中的一些記載表明,古時候漢字「痛悼」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然而,在今天的使用中,「痛悼」的寫法是最常見和被廣泛接受的。
1. 聽到爺爺去世的消息,我内心充滿了痛悼之情。
2. 每年的忌日,她都會去墓地痛悼她去世的丈夫。
痛惜、深痛、悲痛、痛苦、悲傷、哀悼等
惋惜、悲哀、哀傷
歡慶、喜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