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廉察的意思、廉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廉察的解釋

[inquire;investigate] 查訪

令巡按禦史廉察之。——清· *********《明史》

詳細解釋

(1).考察,視察。廉,通“ 覝 ”。《後漢書·第五種傳》:“ 永壽 中,以司徒掾清詔使 冀州 ,廉察災害。” 唐 趙璘 《因話錄·角》:“ 姚 僕射 南仲 廉察 陝 郊。”《宋史·選舉志六》:“二年,遣使廉察諸道長吏,得八人涖事公正、惠愛及民,皆降璽書奬諭。”《明史·陳遇傳》:“奉命至 浙江 ,廉察民隱。”

(2). 唐 以來對觀察使或職權與之相當的官員的簡稱。廉,通“ 覝 ”。 唐 康骈 《劇談錄·宣宗夜召翰林學士》:“卿來從 江 表,見彼中甿庶來否?廉察,郡守字人求瘼之道如何?”

(3).廉潔明察。《宋史·選舉志四》:“請詔監司、郡守,條上劇邑,遴選清平廉察之人為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廉察"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沿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向官員的監察職能與廉潔品行的結合。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該詞包含兩層要義:

一、作為動詞使用,特指古代官員對地方吏治的考察監督。《新唐書·百官志》記載,唐代設監察禦史"掌分察百僚,巡按州縣",其職能即屬"廉察"範疇,通過實地巡察考核官吏政績與德行。這種制度設計體現了古代中國"以廉察吏"的政治傳統。

二、作為名詞使用時,指代具有監察職能的官職。明代《吏部職掌》中将巡按禦史稱為"廉察使",這類官員需"清正自持,明察秋毫",既要求自身廉潔,又需具備敏銳的洞察力以甄别官員優劣。

從詞源演變看,"廉"字在《說文解字》中本義為"堂之側邊",引申為方正、清廉之義;"察"字從宀從祭,取義于祭祀時詳審之态。二字結合後,自漢代起逐漸固化為監察術語,如《漢書·宣帝紀》載诏書"遣使者循行郡國,舉廉察貪",顯示出該詞在吏治體系中的實際應用。現代漢語中雖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監察制度時仍屬重要術語。

網絡擴展解釋

“廉察”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詳細解析:

  1. 基本含義與用法
    指查訪、考察或視察,常用于古代官員對事務的監察。例如《明史》中記載“令巡按禦史廉察之”,強調通過調查核實政務或案件。這裡的“廉”通“覝”(lián),表示觀察、考察之意,與“察”組合後強化了細緻審查的含義。

  2. 官職代稱(唐代以來)
    唐代起,“廉察”成為對觀察使或類似監察官職的簡稱。這類官員負責監督地方行政,職能與“廉察”的考察本義直接相關。

  3. 引申義:廉潔明察
    部分文獻中,“廉察”還包含清廉且明辨是非的複合含義,如《宋史》提到官員需“清平廉察”,強調品德與能力并重。

“廉察”以“考察”為核心,既指具體行為,也代指官職,并衍生出對官員德行的要求。其詞源中“廉”通“覝”的特性,體現了古代漢語中通假字的靈活運用。

别人正在浏覽...

鞍甲白澄漿慚忸出頭面打寒戰打踅德谟克拉西疊進頂對對汛剛勁廣盱關合扢拉行不逾方耗敝诃佛駡祖蝴蝶效應鑒略計籍經年累月景陽妃錦心酒甕抗浪客到客到枯耘傷歲镴焊吏材路福魯迅墓眉史民家目成心許嬭母拍闆旁備判奂鎗鏦牽蔓敲枰啟機诠發羣玉鋭身三思而後行世服時诎舉赢稅人竦心調墨弄筆同會魏征西物性瞎混鄉防消夷霞缛雲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