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墨弄筆的意思、調墨弄筆的詳細解釋
調墨弄筆的解釋
謂玩弄文字技巧。 漢 王充 《論衡·佚文》:“天文人文,文豈徒調墨弄筆為美麗之觀哉?載人之行,傳人之名也。”
詞語分解
- 調的解釋 調 (調) à 安排處置:調令。調用。調度(?)。調動。調任。調防。調兵遣将。 訪查了解:調查。調研。 音樂上高低長短配合和諧好聽的一組音,字音的高低升降:調子。調號。調式。腔調。曲調。大調。小調。南
- 弄筆的解釋 .謂執筆寫字、為文、作畫。 漢 王充 《論衡·佚文》:“天文人文,文豈徒調墨弄筆為美麗之觀哉!” 南朝 陳 徐陵 《<玉台新詠>序》:“於是燃脂暝寫,弄筆晨書。” 唐 元稹 《閨晚》詩:“調絃
網絡擴展解釋
“調墨弄筆”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iáo mò nòng bǐ,其核心含義指玩弄文字技巧,常用于描述專注于形式而忽視實質内容的寫作或創作行為。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字面意思:調和墨汁、擺弄筆具,字面可理解為準備書寫或繪畫的動作。
- 引申義:比喻在文字上過分雕琢,追求表面華麗而缺乏實質内容。
二、出處與背景
- 最早出處:出自東漢王充的《論衡·佚文》:“天文人文,文豈徒調墨弄筆為美麗之觀哉?載人之行,傳人之名也。”
此處王充批判了僅追求文字美觀而忽略記錄真實人事的現象。
三、用法與結構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ABCD結構),由“調墨”和“弄筆”兩個動賓短語并列組成。
- 適用場景:
- 作謂語、賓語或定語,多用于批評浮誇的文風。
- 例:“這篇文章調墨弄筆,卻言之無物。”
四、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舞文弄墨、雕章琢句
- 辨析:
- “舞文弄墨”更偏向賣弄文采,可能含貶義;
- “調墨弄筆”側重強調形式主義,批判性更強。
五、注意事項
- 感情色彩:多為中性或略帶貶義,具體需結合語境。部分資料标注為“褒義”,可能是誤植。
- 現代應用:適用于文學批評、寫作指導等場景,提醒避免華而不實的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演變或例句,可參考《論衡》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調墨弄筆的意思
《調墨弄筆》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調整筆墨,準備開始寫字或者畫畫。它常被用來形容文人墨客或者書畫家開始從事創作工作之前的準備階段。
拆分部首和筆畫
《調墨弄筆》這個成語由3個漢字組成:調(diao)墨(mo)弄(nong),共有10個部首和19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調墨弄筆》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後漢書·藝文志》中,原句是:“比之于曹子達,外辇不省,出入楚國,此為跖、谷之弄筆。”後來成為一個固定的詞組,用來形容書畫家在開始創作前調整筆墨的動作。
繁體字為調墨弄筆,字形保持基本一緻,隻是繁體字的結構更加複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以“調”字為例,古時候的寫法是:
口
幺
口
冫
刂
二
王
彐
這種寫法與現代簡化字有相當差别,反映了漢字書寫的演變過程。
例句
他坐在書桌前,調墨弄筆,專心開始寫字。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調墨弄筆》相關的組詞有:墨迹、筆觸、紙墨、字畫。
近義詞有:墨客、墨者。
反義詞有:閉卷束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