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月披星的意思、戴月披星的詳細解釋
戴月披星的解釋
(1) [toil night and day] 形容不分晝夜地在野外奔波
這期間戴月披星,禁寒受冷。——元·無名氏《鄭月蓮秋夜雲窗夢》
(2) 亦作“披星戴月”
詳細解釋
頂着月亮和星星。謂起早落黑,辛勤地奔波或在野外勞動。 元 金仁傑 《追韓信》第二折:“官人每不在家裡快活,也這般戴月披星生受。” 明 沉受先 《三元記·斷金》:“人為你餐風宿水憂成病,人為你戴月披星曉夜行。”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毛狐》:“戴月披星,終非了局。使君自有婦,搪塞何為?”《花城》1981年第3期:“她背着孩子,戴月披星,廢寝忘餐地在幹什麼?”
詞語分解
- 戴月的解釋 形容破曉前啟行或夜行。 唐 曹唐 《望九華寄池陽杜員外》詩:“戴月早辭 三秀館 ,遲明初識 九華峯 。” 況周頤 《蕙風詞話續編》卷一引 宋 葉夢得 《避暑錄話》:“往往侵夜戴月而歸。”
- 披星的解釋 見“ 披星帶月 ”。
網絡擴展解釋
“戴月披星”是一個形容辛勤勞作或日夜趕路的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形容早出晚歸或連夜奔波,頭頂月亮、身披星光,表達奔波勞作的艱辛。
出處與演變
- 典故來源:最早見于元代雜劇,如元·無名氏《冤家債主》中“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 詞義擴展:後逐漸用于形容旅途勞頓或勤奮工作的狀态。
結構與意境
- 動詞解析:“戴”指頭頂月光,“披”指星光覆身,兩個動作生動刻畫星月相伴、晝夜兼程的畫面。
- 情感色彩:褒義,強調不畏艱辛的奮鬥精神。
用法與示例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定語或狀語,如“他戴月披星地趕工”。
- 例句:
為了籌備會議,團隊戴月披星,終于按時完成任務。
近反義詞
- 近義詞:早出晚歸、日夜兼程、宵衣旰食。
- 反義詞:遊手好閑、好逸惡勞。
備注:個别文獻(如)提到該成語形容容貌美麗,但此用法較罕見,主流仍以“辛勞”為核心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冤家債主》《漢語成語大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戴月披星》這個詞是形容一個人功夫極高、身手矯健的意思。它由四個漢字組成,部首分别是手、月、巾、星,筆畫總共為28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武術中的一種特殊技巧。
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基本一緻,隻是些微的書寫風格上的差異。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可能會有一些變體字,但現代标準漢字并沒有特殊變化。
這個詞的例句可以是:“他的武功高強,戴月披星,如入無人之境。” 這句話意思是形容一個人的武藝高超,就像戴着月亮和星星一樣自由自在。
關于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因為這個詞是一個獨立的成語,所以一般并不與其他詞彙組合在一起形成詞組。在近義詞方面,可以使用類似于“身手敏捷”、“輕功矯健”等表達相似意思的詞彙。而反義詞方面,可以使用諸如“笨手笨腳”、“拙手拙腳”等與該詞相反的描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