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枳椇的别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三·枳椇》。
“木珊瑚”是一個植物别名,具體解釋如下:
木珊瑚是枳椇的别稱,出自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三·枳椇》。其學名為枳椇子,屬于鼠李科植物,果實或種子帶有肉質果柄。
木珊瑚在傳統醫學中用于:
主要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廣東、福建、湖北、湖南、廣西、陝西、四川等地。
需注意與海洋生物“珊瑚”區分,木珊瑚是植物名稱,無直接關聯。
木珊瑚(mù shān hú)是一個由三個字組成的詞語,它分别由“木”、“珊”和“瑚”三個字組成。
這個詞的第一個字“木”是一個常見的部首,表示“木材”或者“與木有關”。 其中文中的讀音為“mù”,古代漢字中的使用的寫法則是象征着一棵樹的形狀。
第二個字“珊”表示的是“珊瑚”,是一種生長在海底的珊瑚類動物。它與常見的部首沒有直接的聯繫。它的中文讀音是“shān”,它的字形由“真”的上半部分加上“山”的下半部分組成。
第三個字“瑚”同樣表示的是“珊瑚”,與“珊”字類似,它的中文讀音是“hú”。
根據以上的拆分,可得出這個詞的筆畫為“木”中的4畫、“珊”中的10畫、“瑚”中的13畫。
這個詞的來源是古代文獻《東籬雜記》中的記載。它描述了一種珊瑚的樣子,引發了人們對這種美麗的物體的研究和贊美。
在繁體字中,“木珊瑚”保留了相同的寫法,沒有發生變化。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在古代,寫“木”的時候,會将樹的形狀更加明顯的呈現出來。而“珊”和“瑚”字的形狀也有些不同,更加細膩精緻。
1.這個海底的木珊瑚非常美麗,真是大自然的傑作。
2.他送給我一串精緻的木珊瑚項鍊,我非常喜歡。
木材、木匠、珊瑚礁、珊瑚島、瑚石等
珊瑚、珊瑚石、瓷瑚、海珊瑚
金鐵銅石、塑料珊瑚、仿真珊瑚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