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冷涩 ”。
"冷澁"为汉语生僻词,其标准写法应为"冷涩"。根据《汉语大词典》(1997年商务印书馆版)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版)的释义,该词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物理属性(《汉语大词典》第3卷) 指液体因低温凝结产生的阻滞感,如白居易《琵琶行》"冰泉冷涩弦凝绝"描绘琴弦受潮冻结的物理状态。该用法常见于唐宋诗词中对自然现象的描写。
艺术表现(《中国文学批评术语辞典》中华书局2012) 在书画鉴赏领域特指用笔拘谨生硬的艺术缺陷,如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批评"运笔冷涩则失其气韵",强调艺术创作中流畅度的重要性。
情感表达(《古汉语情感语词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引申为形容人际交往中的疏离状态,明代张岱《陶庵梦忆》记载"宾主冷涩竟日",生动刻画了社交场合中尴尬拘谨的氛围。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古典文献研究与文学批评领域。其构词法属并列结构,"冷"表温度感知,"涩"状阻滞体验,二字叠加强化了滞碍难行的语义特征。
“冷澁”是一个汉语成语,发音为lěng shè,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形容言语或态度冷淡、不热情,带有疏离感。
多用于描述人际交往中缺乏温度的表现,例如:
“澁”作为生僻字,现代汉语中更常用“冷涩”替代,但两者含义相近。该词适用于书面表达或文学性描述,日常口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出处或例句,可参考词典类工具书或权威语言资料。
爱如珍宝白旄黄钺般担宝筏杯盘狼藉绷紧笔伐不符插伙趁手出规单危盗杀低眸法匠返哺燔莱罐子珪爵函陈宏流花卿辉照家活尖耍检愿继承法精雕细镂击应诳言炼顶凉台临川羡鱼陵使廪台龙曜鲁圣卖友昧幽内仗抛丸培附譬如闲绮罗丛人面壬人日头若离若即审雨堂説谏碎细锁链太始雪天上屯租微文吴绫遐籍霞袂小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