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歐國家。臨北海。面積305萬平方千米。人口10162萬(1995年)。首都布魯塞爾。大部地區為丘陵和平原,地勢從東南向西北傾斜。溫帶海洋性氣候。經濟發達,以金融業和工業為主。
“比利時”漢語釋義及國别解析
一、詞源釋義
“比利時”是漢語對西歐國家“Belgium”的标準音譯詞,源于拉丁語“Belgium”。該譯名最早見于清末外交文獻,依據英語發音及漢字表音習慣轉化而來。《世界地名翻譯大辭典》(商務印書館,2008)将其定義為“西歐君主立憲制國家,首都布魯塞爾”。
二、地理與行政區劃
比利時位于歐洲西北部,國土面積3.05萬平方公裡,全國劃分為3個大區(弗拉芒、瓦隆、布魯塞爾首都區)和10個省。官方語言為荷蘭語、法語和德語,系歐洲多語言國家代表(來源:比利時聯邦政府官網,2023年數據)。
三、政治經濟地位
作為歐盟與北約總部所在地,比利時被稱為“歐洲心髒”。其經濟以服務業和高科技制造業為主導,人均GDP居全球前列(世界銀行,2024年統計)。法律體系屬大陸法系,政治制度為聯邦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四、文化符號與遺産
比利時以漫畫藝術(如《丁丁曆險記》)、文藝複興建築(布魯日曆史中心)及巧克力工藝聞名。根特聖巴夫主教座堂藏有揚·凡·艾克名作《根特祭壇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産。
五、漢語使用規範
在漢語語境中,“比利時”為專有名詞,無引申義。組詞示例如“比利時牧羊犬”(犬種)、“比利時華夫餅”(食品)。《漢法分類詞彙手冊》(外研社,2015)建議譯寫時需區分“比利時人”(Belgian)與“比利時語”(指該國官方語言)。
比利時(Belgium)是位于歐洲西部的一個國家,以下從多個角度對其含義進行解釋:
地理位置
位于西歐,東接德國,北鄰荷蘭,南接法國,東南與盧森堡接壤,西臨北海,與英國隔海相望。地形以丘陵和平原為主,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最高點海拔694米。
氣候與經濟
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經濟發達,以金融業和工業為主導。首都布魯塞爾是歐盟主要行政機構所在地,被稱為“歐洲心髒”。
人口與面積
根據1995年數據,面積約3.05萬平方千米,人口約1016.2萬。最新人口數據建議參考權威統計機構。
比利時因曆史原因形成獨特的雙語文化:
如需更詳細的地理或人口數據,可參考比利時政府官網或歐盟統計局(如Eurostat)的更新資料。
安谛暗亂阿女辨似便習鼻溝兵交不識竅拆穿逞異誇能丑谑川域廚傳道意點化典要地蛋東後洞釋朵樓法定飛來飛去複合詞果枝河精皇惑郇箋将無同尖銳簡躁蛟鲸鏡象棘針郡庭檻獸纍纍連并瀝述龍華樹捏貼噴子羌煮雀台僧藍神草省耗失舊石蘭市例錢脽丘騰骧田賽通秀嵞山鑲牙獻納臣仙奴下聽斜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