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完納賦稅。 宋 辛棄疾 《西江月·示兒曹以家事付之》詞:“早趁催科了納,更量出入收支。”
“了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了納”主要指完納賦稅,即按時結清或繳納官府征收的稅款。這一含義在古典文獻中尤為常見,例如宋代辛棄疾的詞《西江月·示兒曹以家事付之》中明确寫道:“早趁催科了納,更量出入收支”,意為“盡早完成稅款的繳納,再規劃家庭收支”。
如需進一步了解“納”的詳細字義(如收藏、接受等),可參考《漢典》等工具書。
了納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了(liao)和納(na)。它有多種意思和用法。
了字的部首是亅(jié),它的筆畫數是二。納字的部首是纟(sī)或者納(nà),它的筆畫數是纟-3和納-6。
了字最初可能是象形字,表示人站立的形态。而納字可能是象形文字,表示紡紗的過程。
在繁體字中,了字保留了同樣的形狀,而納字則變成了納。
古代漢字的寫法經過演變,與現代略有不同。了字在古時候的寫法與現在相似,但可能略有差異。納字的古代寫法包括納, 內, 或者訖。
了納常用于古文詩詞和文言文中,以下是一些例句:
1. 河水清淺如脫了納,映照着青山綠樹。
2. 他的功績将為後人所了納,永垂青史。
組詞:了解、了卻、了然、納悶、納涼。
近義詞:了結、完結、達成。
反義詞:未了、沒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