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鄙臣的意思、鄙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鄙臣的解釋

謙詞。猶言小臣。《晏子春秋·谏上十三》:“使君之嗣,壽皆若鄙臣之年。”一本作“ 鄙人 ”。《漢書·王莽傳上》:“ 莽 乃起眂事,上書言:‘……臣 莽 伏自惟,爵為 新都侯 ,號為 安漢公 ,官為宰衡、太傅、大司馬,爵貴號尊官重,一身蒙大寵者五,誠非鄙臣所能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鄙臣"是古代漢語中的謙稱用語,指代地位低微或見識淺薄的臣子,常用于官吏在君主或上級面前的自謙表述。以下從語義、用法及文化内涵三方面展開分析:

一、詞義解析 "鄙臣"由"鄙"和"臣"複合構成。"鄙"本義指邊遠地區,《說文解字》釋為"五酂為鄙",後引申為粗俗、淺陋之意;"臣"指代官吏或仆從。二字組合後,字面含義可理解為"見識淺薄的臣子",實際使用中多作為謙辭。該詞常見于先秦典籍,如《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記載:"鄙臣不敢以死為戲",此處即臣子對君主的謙稱。

二、語境特征 在曆史文獻中,"鄙臣"具有特定使用規範:

  1. 君臣對話場景:多出現于奏章或朝堂對話,如《戰國策·齊策》載:"鄙臣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展現臣屬的謙卑姿态
  2. 等級制度映射:反映古代"天有十日,人有十等"的等級觀念,通過自貶稱謂維持禮制秩序
  3. 修辭功能:常與"寡君""陛下"等尊稱形成語義對照,構成完整的禮儀表達體系

三、語義演變 該詞在不同曆史時期呈現細微變化:

四、相關稱謂辨析 與"微臣""下臣"等近義詞相比,"鄙臣"更強調學識修養層面的自謙。如《禮記·玉藻》鄭玄注:"臣謂緻仕者,自稱曰鄙臣",顯示其特定的使用群體限制。

學術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鄙臣"詞條
  2. 《古代漢語謙敬語辭典》中華書局,2017年,第82頁
  3.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鄙臣”是古代漢語中的謙稱,通常用于官員或臣子在君主、上位者面前自謙。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2.曆史用例

3.使用場景

4.現代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官職體系或謙稱用法,可參考《晏子春秋》《漢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白民國癍瘡兵工廠不懲長寐巢南澄心斥斥純至疊障洞房花燭東谷端勒對不上對姻風澤負俎該核功位國棋含榮熇厲鶴語畫圈互郎擊節金蟬計衿期九重天楫棹積竹杖捐複可喜種陸稻瞞天要價貓奴邈然蜜甘諾責排偶僻狹鋪牀将将巧言傾回鵲尾冠人洋人中龍虎榮氣肉騣瑞獸三鄰沈颠颠神虵霜漚素齋提花望鄉館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