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門鎖。其形似鹄,故稱。 唐 鄭錫 《長樂鐘賦》:“及夫雞人未唱,鵠鑰猶封,星翻南陸,月掛西峰。”
“鹄鑰”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hú yuè,其基本含義為門鎖,因鎖的形狀類似天鵝(鹄)而得名。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含義:
文獻例證:
唐代鄭錫《長樂鐘賦》中曾使用該詞:“及夫雞人未唱,鵠鑰猶封,星翻南陸,月掛西峰。”,描述清晨未至時,門鎖仍緊閉的景象。
正确讀音:
部分來源标注為“hú yào”(如、8),但根據權威詞典(如漢典)及文獻記載,“鑰”在此處應讀作“yuè”,與“鎖鑰”(軍事要地)的“鑰”同音。
現代應用:
該詞屬于生僻詞彙,多用于古代文獻或特定文學創作中,現代日常語言已較少使用。
部分網絡解釋(如)提到“比喻高尚品質或重要地位”,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與其他詞語混淆所緻。建議以權威古籍和詞典釋義為準。
“鹄鑰”本義為天鵝形狀的門鎖,讀音為hú yuè,需注意與口語中“鑰匙(yào shi)”的讀音區别。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唐代文學作品或《漢典》等工具書。
《鹄鑰》是一個四字成語,意為著名的文物、珍寶。
《鹄鑰》的拆分部首是「鳥」和「金」。
「鹄」的筆畫數為8畫,「鑰」的筆畫數為9畫。
《鹄鑰》最早出現在《世說新語·文學》一章中,其中記載了唐朝時期有一位名叫王僧虔的書法家,他的字迹寫得如鹄鳥飛翔一般自如,所以人們稱贊其作品為「鹄鑰」。
《鹄鑰》的繁體字為「鵠鑰」。
在古時候,《鹄鑰》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鹄的古字形為「鳠」,寫作長脖水鳥的形狀,代表祥瑞。鑰的古字形為「匽」,寫作手持鑰匙的形狀,代表開啟、富饒。
他收藏了許多珍貴的字畫,真是一位對文化有深厚造詣的人,這些字畫堪稱是國家的《鹄鑰》。
鹄鑰甲子、鹄鑰甲子新、鹄鑰鳳皇、鹄鑰高閣
寶物、珍貴的文物
庸常之物、平凡之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