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禍害。 漢 桓寬 《鹽鐵論·擊之》:“ 西域 迫近 胡 寇,沮心内解,必為巨患。”《後漢書·王允傳》:“時小黃門 晉陽 趙津 貪橫放恣,為一縣巨患。”
(2).大災禍;大憂患。《後漢書·韋彪傳》:“農人急於務而苛吏奪其時,賦發充常調而貪吏割其財,此其巨患也。夫欲急人所務,當先除其患。”《晉書·慕容皝載記》:“官司猥多,遊食不少……安可以家給人足,治緻升平!殿下降覽古今之事多矣,政之巨患莫甚於斯。”
(3).大毛病,大缺點。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文章》:“ 陳孔璋 居 袁 裁書,則呼 操 為豺狼;在 魏 製檄,則目 紹 為虵虺。在時君所命,不得自專,然亦文人之巨患也。”
“巨患”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詳細解釋:
大禍害
指對社會或群體造成嚴重危害的人或事物。例如:
大災禍;大憂患
強調自然災害、政治或社會危機等大規模災難。例如:
大毛病、大缺點
用于形容事物或制度中存在的嚴重缺陷。例如:
“巨患”隱含“長期性”和“破壞性”,需警惕其積累過程。例如《鹽鐵論》中的“必為巨患”即強調隱患不及時處理的後果()。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文用例,可參考《鹽鐵論》《後漢書》等典籍原文。
《巨患》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巨大的災害或困難。它由兩個部分組合而成,包括“巨”和“患”。
“巨”是指事物的規模龐大,它的部首是“工”,總共有五個筆畫。而“患”是指病患或困難,它的部首是“心”,總共有十三個筆畫。
《巨患》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舊約·以利亞傳》中的故事,形容以利亞這位先知所面對的巨大危險和困境。
在繁體字中,《巨患》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巨”是用“大”和“人”兩個字組成的,表示一個巨大的人體。而“患”字則由“心”和“言”組成,表示内心悲痛的言辭。
1. 這場洪水給我們帶來了巨患。
2. 經濟危機給全球帶來了巨患。
3. 他的大病給他和家人帶來了巨大的患難。
- 巨大:形容規模龐大的。
- 患者:指患有某種病症的人。
- 危機:嚴重的困境和危險。
- 災害:自然或人為的災禍。
- 大難:巨大的困難。
- 重厄:嚴重的困境。
- 劫難:災禍降臨的難題。
- 幸福:幸運和順利。
- 安康:平安健康。
- 繁榮:繁盛和富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