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茅的意思、三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茅的解釋

(1).古代供祭祀用的三脊茅草。《晉書·禮志上》:“ 武皇帝 亦初平寇亂,意先儀範。其吉禮也,則三茅不翦,日觀停瑄。”詳“ 三脊茅 ”。

(2).指傳說中修仙得道的 茅君 三兄弟。 唐 許渾 《亡題》詩:“ 商嶺 採芝尋四老, 紫陽 收朮訪三 茅 。” 宋 柳永 《巫山一段雲》詞:“相将何處寄良宵?還去訪三 茅 。”詳“ 三茅君 ”。

(3).山名。亦稱 茅山 、 句曲山 。在 江蘇省 句容縣 東南。相傳 茅君 三兄弟得道于此,故名。 唐 劉禹錫 《重送逝西李相公頃新加旌旄》詩:“城下清波含百谷,窗中遠岫列 三茅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茅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含義的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釋義:

1. 道教神仙“三茅真君”的簡稱

指漢代修道成仙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被道教尊為司命真君,合稱“三茅君”。據《道教神仙譜系》記載,三人隱修于句曲山(今江蘇茅山),以醫術濟世,後得道飛升。其信仰在南北朝時期已形成體系,茅山道教奉其為祖師。

2. 地理名稱“三茅山”的别稱

特指江蘇句容的茅山,因山有大茅峰、中茅峰、小茅峰三座主峰而得名。南朝《輿地志》載:“句曲山,其形如‘己’,三峰聳立,故稱三茅”。唐代詩人劉長卿《送陸羽之茅山》中“新家三茅第,舊注五千文”即指此山。

以上釋義均源自道教典籍與曆史地理文獻,反映了漢語詞彙在宗教文化與自然地理層面的深度融合。

網絡擴展解釋

“三茅”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

一、傳統含義

  1. 祭祀用的三脊茅草
    古代用于祭祀的瑞草,莖呈三棱狀,象征吉祥。《晉書·禮志》記載其用于帝王祭祀儀式,如“三茅不翦”指保留自然形态以表虔誠。

  2. 茅君三兄弟(道教仙人)
    指漢代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相傳在江蘇句容山(後稱茅山)修道成仙,被尊為道教上清派祖師,合稱“三茅真君”。

  3. 山名(茅山/句曲山)
    位于江蘇省句容市東南,因三茅兄弟得道傳說得名,是道教聖地,南朝陶弘景曾隱居于此。唐代詩詞中常以“訪三茅”喻指尋仙問道,如鄭谷詩句“仙山如有分,必拟訪三茅”。


二、其他衍生含義


三、文獻用例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曆史文獻中多指茅草或道教相關,文學創作常引申為仙山意象。

别人正在浏覽...

拜伏白日上升闆幹辨釣别韻寎月不儀殘年殘夷查考蟾蠩蘭出往楚豔倒屦地壘飯糁發飄肺腹分磔府吏高庸勾死鬼廣額歸诒沆瀣一氣撼天震地痕撻和暄潢井件别儉政嚼說嘉招竭澤焚薮咖啡店課讀虧短浪蘂雷起領紙亂烘烘陸鹽緑绨模造劈曆屏去擗踴拊心破故栖住軟厮禁三選上下平失勢束骸順筊説長道短俗學胎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