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撈菱的意思、撈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撈菱的解釋

亦作“ 撈淩 ”。亦作“ 撈鈴 ”。顫抖貌。 元 鄭光祖 《王粲登樓》第四折:“住者!兩隻手撈菱般相似。” 朱居易 《元劇俗語方言例釋》:“因為菱上有稜,撈時刺手,引申為發抖、抖戰的意思。” 元 無名氏 《殺狗勸夫》第三折:“恰便似醉漢當街上睡,死狗兒般門外停。我背則背,手似撈鈴。” 元 無名氏 《衣襖車》第三折:“眼張狂手似撈淩,行不動一絲無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撈菱”是一個漢語詞彙,在古漢語和方言中有多重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一、基本含義

  1. 顫抖貌(主流解釋)
    指因寒冷、恐懼或虛弱導緻的手部顫抖狀态,常見于元雜劇等古典文學作品。例如《王粲登樓》中“兩隻手撈菱般相似”,描述人物因情緒激動或身體不適而手抖。

  2. 引申來源
    該詞源于采菱角時的動作:因菱角尖銳易刺手,撈取時需小心翼翼,故引申為“顫抖”的生動比喻。

二、特殊語境下的歧義

三、古籍例證

四、注意事項

若在文學作品中遇到該詞,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生理性顫抖”還是“動作謹慎”的隱喻,同時注意方言差異(如部分北方方言可能保留此用法)。

建議參考權威古籍工具書(如《漢語大詞典》)或《元曲選》注本獲取更詳細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撈菱》的意思

《撈菱》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撈取菱角。

拆分部首和筆畫

《撈菱》的部首是扌(手部),共15個筆畫。

來源

《撈菱》一詞最早出現在《水浒傳》第五十一回,用以形容宋江乘船到湖上撈取菱角的情景。後來成為了一個固定詞語。

繁體字

《撈菱》的繁體字為「撈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撈菱」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曆史記載,有些古籍中将「撈」寫作「撈」,有些将「菱」寫成「塞」。

例句

1. 他每年都到河邊撈菱葉。

2. 她用網來撈菱角。

組詞

1. 撈魚

2. 撈蟹

3. 撈取

4. 撈錢

近義詞

1. 撈取:取得

2. 撈魚:釣魚

3. 撈蟹:釣蟹

反義詞

1. 放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