擯黜的意思、擯黜的詳細解釋
擯黜的解釋
[be dismissed from office and sent to a far away place] 斥退廢黜
詳細解釋
斥退廢黜。《元史·崔彧傳》:“凡丞相 安童 遷轉良臣,為 阿合馬 所擯黜,或居散地,或在遠方,并令拔擢。”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音律》:“以一東二冬并葉,或三江七陽互施,吾知司選政者,必加擯黜。”
詞語分解
- 擯的解釋 擯 (擯) ì 排除,抛棄:擯棄。擯除。擯黜(罷黜并放逐)。擯諸門外。 古同“傧”,迎賓。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黜的解釋 黜 ù 降職或罷免:罷黜。廢黜。貶黜。黜退。黜斥。黜免。黜逐。黜陟。 筆畫數:; 部首:黑;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擯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歸納如下:
基本解釋
- 拼音:bìn chù(, )
- 詞義:指斥退、廢黜,多用于描述将不稱職的人或事物排除在外。古時常用于官員因過錯被貶逐或流放的情景,如“官員遭擯黜”。
詳細釋義
-
核心含義
- 強調排斥、剔除,包含不再接納或容忍的意味,對象可以是人(如不稱職的官員)或事物(如不良習慣、不合理制度)。
-
曆史淵源
- 最早見于《左傳·僖公十九年》,記載齊國國君廢黜不稱職官員的典故。
- 後世沿用為政治或社會場景中的“清除”行為,如《元史·崔彧傳》提到官員因受排擠而遭貶黜。
使用場景
- 古代政治:官員因罪過、失職被貶谪或流放。
- 現代引申:可比喻組織或團隊剔除不合格成員,或社會淘汰落後觀念。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貶逐、排斥、廢黜
- 反義詞:擢升、重用、接納
例句參考
- 古時官員一有過錯,常遭擯黜,甚至流放邊疆。
- 清代李漁在《閑情偶寄》中提及用韻錯誤會遭文人擯黜。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看漢典或《元史》相關記載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擯黜(bìn chù)一詞的意思是指除去、排除某人或某物,即完全摒棄。現在,讓我來給你詳細解答一下包括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方面的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擯(bìn)部首是手巾,筆畫數為11;
- 黜(chù)部首是黑,筆畫數為14。
來源:
《擯黜》一詞最初出現于《史記·孝文本紀》中,用以描述當時劉恒從世子位上逐出太子劉賀的情景。
繁體:
《擯黜》的繁體字為「摒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擯黜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擯寫作「列弓」,黜寫作「重切」。
例句:
1. 掌聲響起,擯黜了他的表演。
2. 這部電影被擯黜出電影節,引起了廣泛争議。
組詞:
擯棄、擯除、擯斥、排斥、驅逐等。
近義詞:
除名、剔除、開除、抛棄等。
反義詞:
接納、容納、保留、包容等。
希望以上信息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會盡力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