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摈黜的意思、摈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摈黜的解释

[be dismissed from office and sent to a far away place] 斥退废黜

详细解释

斥退废黜。《元史·崔彧传》:“凡丞相 安童 迁转良臣,为 阿合马 所摈黜,或居散地,或在远方,并令拔擢。”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以一东二冬并叶,或三江七阳互施,吾知司选政者,必加摈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摈黜”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摈”(排除、抛弃)和“黜”(罢免、贬退)组成,表示通过贬斥或罢免的方式将某人或事物排除在外。该词多用于正式语境,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对官员罢免或人际疏远的描述。

词义解析

  1. 排斥与贬退:指以强硬手段使人失去原有地位或关系,如《后汉书·皇后纪》中“摈黜外戚”即指疏远外戚势力。
  2. 罢免官职:古代多用于官吏被革职,如《晋书·刘毅传》记载“帝怒而摈黜之”,意为皇帝因愤怒将其罢免。

用法特征

例句参考

《资治通鉴》载:“(李林甫)屡摈黜贤良,朝野侧目。”

参考来源

本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及《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内容,结合历史文献用例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摈黜”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归纳如下:

基本解释


详细释义

  1. 核心含义

    • 强调排斥、剔除,包含不再接纳或容忍的意味,对象可以是人(如不称职的官员)或事物(如不良习惯、不合理制度)。
  2. 历史渊源

    • 最早见于《左传·僖公十九年》,记载齐国国君废黜不称职官员的典故。
    • 后世沿用为政治或社会场景中的“清除”行为,如《元史·崔彧传》提到官员因受排挤而遭贬黜。

使用场景


近义词与反义词


例句参考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看汉典或《元史》相关记载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谤説保命保真冰销部次不修边幅采油潮男龀童赤铜楚赋楚王祠导热扂楔杜微慎防逢泽负殿负俗之讥高听幻渺慧心巧思混殽剑麻金镜汲冢周书郡郭狂梦两败俱伤连网麟台监隶胥露囤轮輮率正霾曀慢残梦华明湖谧如泥龟牛黄狗宝偏据縴道潜科学清氛区间三疾生虫圣节岁差塔婆通邑伪臣无噍类相坐先意承旨瑕殄瑕头些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