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eep one's mouth shut] 形容不敢說話或說不出話來
此智士所以鉗口結舌,括囊共默而已者也。——漢· 王符《潛夫論》
形容不敢講話。 漢 王符 《潛夫論·賢難》:“此智士所以鉗口結舌、括囊拱默而已者也。”《文選·陸機<謝平原内史表>》:“鉗口結舌,不敢上訴所天。” 李周翰 注:“鉗,以鐵為劫束也;結,繫也。束口繫舌,言不敢語。” 唐 顔真卿 《論百官論事疏》:“天下之士方鉗口結舌。” 章炳麟 《建立宗教論》:“然則破空而存物、破時而存事者,終不能使邊,盡諸見,一時鉗口結舌明矣。”
“鉗口結舌”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qián kǒu jié shé,其核心含義是形容因恐懼、理屈詞窮或受壓制而不敢開口說話。以下是詳細解析:
“結舌鉗口”為同義倒序形式(如-9),但使用頻率較低,二者可互換,核心含義一緻。
鉗口結舌是一個成語,形容人因為害怕、緊張或驚訝而不能開口說話的狀态。當一個人面對重大壓力或困惑時,他可能會感到舌頭和嘴巴都像被一隻鉗子夾住一樣無法出聲。
鉗口結舌這個詞可以拆分成三個部首:金字旁(钅),口字旁(口),結字底(結)。根據筆畫計數,鉗口結舌總共有14個筆畫。
鉗口結舌的意思來源于古代的一種刑罰方式。在古代,作為對犯人的一種酷刑,他們的嘴巴會被一種類似于鉗子的工具夾住,從而不能說話。因此,這個成語也用來形容一個人因為害怕或緊張而不敢說話。
鉗口結舌的繁體字為鉗口結舌。
在古代,鉗口結舌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根據古籍記載,古代有時會将"鉗"寫作"箝",将"結"寫作"絜"。
1. 當他被問題困住時,他完全鉗口結舌。
2. 面對老闆的責問,他變得鉗口結舌。
3. 那個演講比賽讓她緊張到鉗口結舌,無法說出任何字句。
1.結巴:形容說話時發音不流利,經常卡住。
2. 緘默:形容保持沉默,不開口說話。
1. 噤若寒蟬:形容因為害怕或緊張而不能開口說話。
2. 默不作聲:形容保持沉默,不發一言。
暢所欲言:形容可以毫不顧忌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意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