絆拘的意思、絆拘的詳細解釋
絆拘的解釋
束縛,拘束。 唐 蕭穎士 《贈韋司業書》:“足下必不以為狂而亮其志,越絆拘之常禮,頓風流之雅躅。”
詞語分解
- 絆的解釋 絆 (絆) à 行走時被别的東西擋住或纏住,引申為束縛或牽制:絆住。絆倒。羁絆(束縛)。絆腳石(喻阻礙前進的東西)。絆手絆腳。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 拘的解釋 拘 ū 逮捕或扣押:拘捕。拘系。拘留。拘拿。拘囚。拘禁。拘押。 限,限制:拘束。拘謹。不拘小節。 固執,不變通:拘泥。拘禮。拘迂。 拘 ō 遮蔽:“凡為長者糞之禮,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 筆
網絡擴展解釋
“絆拘”是一個由“絆”和“拘”組成的複合詞,主要用于書面語或古文語境,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絆拘(拼音:bàn jū)表示“束縛、拘束”,強調因外界因素導緻行動或思想受限。例如唐代蕭穎士在《贈韋司業書》中寫道:“足下必不以為狂而亮其志,越絆拘之常禮,頓風流之雅躅。”
詞義解析
- “絆”的本義:原指駕車時套在牲口後部的皮帶(《說文解字》),後引申為纏住、拖累,如“絆腳石”“羁絆”。
- “拘”的延伸:指逮捕、限制或固執不變通,如“拘束”“拘泥”。
- 複合詞特點:兩字疊加強化了“受限制”的意象,常用于形容被禮法、規則或現實條件所困的狀态。
使用場景
- 古文引用:如唐代文獻中的用例,體現傳統語境下的禮儀約束。
- 現代比喻:可引申為形容個人發展受阻、創新受限等抽象概念,例如“思想被舊觀念絆拘”。
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如)将其歸類為成語,但多數來源僅視其為普通詞語。如需引用古文例句,建議優先參考權威文獻如《贈韋司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絆拘(bàn j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攔阻、束縛。它的拆分部首為扌(手部)和口(口部),它的筆畫數為10畫。
絆拘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晚,出現在明代。在古代繁體字中,絆拘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隻是形狀稍有變化。這個詞在古代也可以寫作「絆拘」。
以下是一些關于絆拘的古時候寫法和例句:
古時候寫作:絆拘
例句:他因酒駕而被絆拘,被拘留了三天。
絆拘的一些組詞:絆倒、束拘、束縛、阻拘等。
絆拘的一些近義詞包括:攔阻、牽制、阻礙。
絆拘的一些反義詞包括:疏通、順暢、解放。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