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庵摩勒的意思、庵摩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庵摩勒的解释

果名。梵语音译。又称“餘甘”、“菴摩罗”。果为球形,有棱。 宋 黄庭坚 《更漏子》词:“菴摩勒,西土果,霜后明珠颗颗。”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菴摩勒》﹝释名﹞引 陈藏器 曰:“梵书名菴摩勒,又名摩勒落迦果。其味初食苦涩,良久更甘,故曰餘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庵摩勒(ānmólè)是梵语“āmalaka”的音译词,汉语又称“余甘子”,指一种常见于南亚及中国南方的药用植物果实。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词源与基本释义

“庵摩勒”源自梵语,最早见于汉译佛经,指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的成熟果实。其形如小柑橘,味酸涩而后回甘,故得中文名“余甘子”。《一切经音义》载:“庵摩勒,果名也,叶似小枣,花白,子如胡桃,味酸而甜。”


二、佛教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在佛教典籍中,庵摩勒果被赋予哲理隐喻:

  1. 修行次第的象征

    《大智度论》以“庵摩勒果初酸后甘”比喻修行过程——初始艰难(酸涩),终得觉悟(回甘),强调坚持方能证果。

  2. 调和诸味的隐喻

    佛经中常以庵摩勒果能“中和众味”,引申为佛法可调和众生烦恼,如《涅槃经》云:“如庵摩勒,其味停留,终不败坏。”


三、传统医学价值

庵摩勒作为中药材“余甘子”,被历代本草收录:


四、现代研究与延伸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余甘子富含维生素C、鞣质及抗氧化成分,对降血糖、护肝、抗炎有显著作用,广泛用于保健食品开发。其名称亦衍生出地方俗称,如滇南称“滇橄榄”,闽粤称“油甘子”。


参考文献来源:

  1. 唐代慧琳《一切经音义》对梵语词源的释义
  2.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卷二十七(鸠摩罗什译)
  3. 《大般涅槃经》卷五(北凉昙无谶译)
  4.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5. 帝玛尔·丹增彭措《晶珠本草》(藏药经典)

网络扩展解释

庵摩勒是梵语词“āmalaka”的音译,中文又称余甘子、庵摩罗等,是一种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的植物果实。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2.别名与分布

3.药用价值

4.文化记载


如需进一步了解药用配伍或种植信息,可参考权威中医药典籍或相关百科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哀丽颁朔本银飙忽兵利巉絶銐刀大壮都头方巾飞穣粉线芣苢根茎枸芑光伏效应归妹龟玉缓颊洄旋活寃孽护筑假君畸节激厉景炎进退惟咎浸渍积染极武篓子路程碑忙合贸説南荒拏舟潜堤气充志骄清啭契谊启牖任遇荣禄飒尔三年碧舍己从人剩余劳动蛇蜴失出手快殊典岁候吞言咽理驼背虫逶靡温腻武技相形见拙先通袭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