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少。《宋書·羊希傳》:“官品第一、第二,聽占山三頃;第三、第四品,二頃五十畝;第五、第六品,二頃;第七、第八品,一頃五十畝;第九品及百姓,一頃。皆依定格,條上貲簿。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闕少,依限占足。”《三國志平話》卷上:“天下軍馬都在關前,闕少糧草。” 魯迅 《華蓋集·北京通信》:“住在裡面(指監獄),何第安全,真真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了。但阙少的就有一件事:自由。”
“阙少”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阙少”指缺少、不足,既可表示具體資源的匮乏(如糧草、土地),也可指抽象事物的缺失(如職位空缺、自由等)。
字義解析
古籍例證
現代語境中較少單獨使用“阙少”,但在文學或曆史讨論中仍可見其身影。例如魯迅曾用“阙少的就有一件事:自由”表達對監獄生活的諷刺。
“阙少”是一個兼具具體與抽象缺失義的詞彙,多用于曆史文獻,核心含義圍繞“空缺”與“不足”展開,可結合具體語境靈活理解。
阙少(Què Shǎo)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阙備不足”的意思,即缺少。
阙少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阝”和“少”,部首“阝”表示有關土地或行軍防禦的意思,而“少”則表示少量、不足之意。
阙少的筆畫數是12畫,其中“阝”占據了4畫,而“少”本身則是8畫。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寓意着不足、缺少的意思。在古代的文字記載中,阙少常被用來形容某一事物或情況不完善、缺乏。
阙少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闕少”,繁體字中的“闕”表示殿堂的門,意味着缺乏、短缺或喪失。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阙少的寫法略有不同,字形上的變化較多。常用的古代寫法有“闕少”、“缺少”等。
例句:
1. 每個團隊都會遇到阙少經驗的問題。
2. 地震後,這個小山村阙少了許多家園。
組詞:阙下(缺乏、不足)、阙疑(懷疑、疑惑)、阙漏(差錯、疏漏)。
近義詞:缺少、不足、短缺。
反義詞:充盈、充足、飽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