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台。《梁書·徐勉傳》:“華樓迥榭,頗有臨眺之美;孤峯叢薄,不無糾紛之興。”
“迥榭”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迥榭(jiǒng xiè):指高台,特指建在高處、可供遠眺的台榭建築()。
此詞最早見于《梁書·徐勉傳》:“華樓迥榭,頗有臨眺之美;孤峯叢薄,不無糾紛之興。”()
譯文:華麗的樓閣與高聳的台榭,極適合登高遠望;獨立的山峰與叢生的草木,亦能引發紛繁的意趣。
主要參考了《梁書》原典及漢典的釋義,其他網頁(如、5、6)内容與核心釋義一緻,但未提供額外信息。
迥榭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辶和木。它包含了9個筆畫,拆分後的部首辶意為“走”,木意為“樹木”。迥榭的意思指的是高聳而獨特的亭子。
迥榭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史記·範睢蔡澤列傳》中。在古代,它常用來形容一種高大獨特的建築物,特指古代政要或貴族所居住的宮殿或府邸。
在繁體字中,迥榭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迥榭」。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迥榭的字形有些許差異。在秦朝的《隸書》中,迥榭的字形寫作「迳|木」。而在晉朝的《隸書》中,字形變為「冘|木」。此後,隨着曆代字體的演變,字形逐漸趨于現代的「迥|榭」樣式。
例句:
他的别墅建造得迥榭高聳,十分壯觀。
組詞:迥異、榭台、迥然、迥殊、缺榭、亭榭。
近義詞:高聳、獨特、壯觀、莊重。
反義詞:低矮、普通、平凡、簡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