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寇仇的意思、寇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寇仇的解釋

[enemy;foe] 仇人;仇敵

詳細解釋

見“ 寇讎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寇仇”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寇”和“仇”兩個單字組成,其含義深刻且帶有強烈的敵意色彩。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1. 核心釋義:

    • 寇:本義指入侵者、強盜、敵人。《說文解字》釋為:“暴也。從攴從完。”意指強暴劫掠之人。引申為侵略者、外敵。
    • 仇:本義指仇敵、怨恨的對象。《說文解字》釋為:“讎也。從人九聲。”意指相互敵對、怨恨的人。
    • 寇仇:兩字組合,指像仇敵一樣的入侵者或強盜,或者指不共戴天的仇敵。它強調的是一種深刻的、帶有敵意和對抗性質的敵對關系,對象可以是入侵國土的外敵,也可以是結下深仇大恨的個人或群體。其程度比一般的“仇敵”更深,常帶有“不共戴天”、“勢不兩立”的意味。
  2. 詞義解析與用法:

    • 強烈的敵對性:“寇仇”表達的敵意非常強烈,通常用于描述重大的、根本性的沖突和對立,如國仇家恨、深仇大恨。
    • 對象廣泛:其對象可以是:
      • 外敵、侵略者:如“視侵略者為寇仇”。
      • 結下深仇的個人或集團:如“兩人結為寇仇”。
    • 情感色彩:帶有強烈的負面情感色彩,如仇恨、憤怒、敵視。
    • 常見搭配:常與“視如”、“視為”、“結為”等動詞搭配使用(如“視如寇仇”、“結為寇仇”),或與“不共戴天”等成語連用。
  3. 詞源與經典用例:

    • 該詞曆史悠久,在古籍中常見。最著名的出處是《孟子·離婁下》:“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這裡,“寇仇”形象地表達了臣子對暴虐君主極端的仇恨和敵對态度。此例深刻體現了“寇仇”所蘊含的深刻敵意和不共戴天的關系。
    • 《漢語大詞典》對“寇仇”的釋義為:“仇敵;敵人。”并引用了《孟子》和《左傳·哀公元年》:“(越國)與我同壤而世為仇雠(雠同仇)。”等書證。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解釋為:“仇敵。”
  4. 與近義詞的區别:

    • 仇敵:泛指有仇恨的對方,程度可深可淺。
    • 敵人:泛指敵對的一方,範圍較廣,不一定涉及深仇。
    • 寇仇:強調敵對關系的深刻性、根本性和不共戴天性,程度最重,情感色彩最強烈。它特指那種被視為必須消滅或與之勢不兩立的仇敵。

“寇仇”意指不共戴天的仇敵或像仇敵一樣的入侵者,強調一種極端的、深刻的敵對關系,帶有強烈的仇恨和對抗色彩。其核心在于“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常用于描述重大的敵對沖突,是漢語中表達最深重敵意的詞彙之一。其經典用例見于《孟子》,奠定了該詞在表達強烈敵對關系時的權威地位。

參考來源:

  1. 《孟子·離婁下》原文及釋義 (可參考權威古籍數據庫或中華書局等出版社版本): 孟子注疏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2. 《漢語大詞典》 (大型權威語文辭書): 漢語大詞典 - 網絡版 (需訂閱) 或 紙質版(上海辭書出版社,羅竹風主編)
  3.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中國最具權威性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

網絡擴展解釋

“寇仇”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kòu chóu,意為仇人、仇敵。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2.用法與語境


3.構詞與近義詞


4.權威來源與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例句,可參考漢典及查字典的詳細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白濛濛棒操不皂蛼螯琤淙褫缺傳素春王寸男尺女呆老漢丹艧單音詞道經廠登谷吊詭底細房中弱水費解父系高邁官法帖光烈歸壹好馬不吃回頭草合目監涖艱劬轎馬進屋抗禮空想濫官樂颠颠冒禮冥奧眯萋嬭食南門偏制平津邸淺蔽諐失氣沖霄漢奇律清風明月清甘滑辣屈郁戎吏儒喆三王眚沴説嘴説舌素絃脫氫惟力是視務附晤會仙遊襲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