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郎署的意思、郎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郎署的解釋

(1). 漢 唐 時宿衛侍從官的公署。 明 清 稱京曹為郎署。《漢書·爰盎傳》:“上幸 上林 ,皇後、 慎夫人 從。其在禁中,常同坐。及坐,郎署長布席, 盎 引卻 慎夫人 坐。” 顔師古 注:“ 蘇林 曰:‘郎署, 上林 中直衛之署也。’ 如淳 曰:‘ 盎 時為中郎将,天子幸署,豫設供帳待之。’” 唐 顔師古 《匡謬正俗》卷五:“郎者,當時宿衛之官,非謂趣衣小吏;署者,部署之所……郎署,并是郎官之曹局耳。” 唐 楊炯 《渾天賦》:“ 馮唐 入於郎署也,兩君而未識; 揚雄 在於 天祿 也,三代而不遷。” 明 劉基 《感興》詩:“漫説 漢 庭思 李牧 ,未聞郎署遣 馮唐 。” 清 方文 《聞從子蛟峰補濟甯兵憲寄此》詩:“旅食京華方十暑,栖遲郎署亦三霜。”

(2).代稱皇帝的宿衛、侍從官。《後漢書·馬融傳》:“ 安帝 親政,召還郎署,復在講部。”《文選·李密<陳情表>》:“且臣少仕僞朝,歷職郎署。” 張銑 注:“郎署,尚書郎。”《南史·陸瓊傳》:“﹝ 瓊 ﹞識具優敏,文史足用,進居郎署,歲月過淹。” 清 戴名世 《劉退庵先生稿序》:“先生以進士起家,歷官郎署,非其好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郎署是古代官制中的專有名詞,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郎署原指漢代郎官處理公務的官署機構,隸屬于九卿之一的光祿勳,負責宮廷宿衛、文書起草等事務。《漢典》将其定義為“漢代郎官的公署”,其職能涵蓋“侍從君主、執戟宿衛”等職責。

二、曆史沿革與職能演變

  1. 秦漢時期:郎署是選拔儲備人才的重要機構,郎官多由貴族子弟或孝廉充任,如《史記·袁盎傳》記載“盎以兄任為郎中”,表明漢代存在任子制度。
  2. 隋唐轉型:隨着三省六部制确立,郎署職能逐漸轉向文書處理,唐代中書省下設郎官職位,負責诏令起草。
  3. 明清時期:郎署并入六部,如《明史·職官志》載“六部各設清吏司,置郎中、員外郎”,此時“郎署”多指代郎中、員外郎等官職群體。

三、文學引申與代稱 在文學作品中,“郎署”常被用作仕途的代名詞。李白《酬崔五郎中》中“但識郎署裡,何知仕路難”,即以郎署指代官場。宋代沈括《夢溪筆談》提及“郎署舊制”時,特指唐代以前的門下省制度。

網絡擴展解釋

“郎署”是古代中國官職體系中的特定稱謂,其含義隨曆史演變有所不同,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郎署指漢唐時期負責宿衛、侍從等職責的官員辦公機構,後也代指在此任職的官員。明清時期,該詞演變為對京城中央部門屬官(即“京曹”)的統稱。


二、曆史演變與用法

  1. 漢唐時期
    作為宿衛侍從官的公署,屬皇家近侍機構,職責涵蓋宮廷保衛、文書處理等。例如《漢書》記載漢文帝寵臣爰盎曾在郎署任職,負責安排皇室坐席禮儀。

  2. 明清時期
    改稱“京曹為郎署”,即中央六部下屬機構的官員,如郎中、員外郎等,區别于地方官職。

  3. 代指官員身份
    常以“郎署”指代在中央機構任職的中低級官員,如《後漢書》載馬融被“召還郎署”,即調回中央任職。


三、文學與史書中的用例


四、總結

“郎署”一詞兼具機構與官職雙重含義,核心特征為:

可通過漢典()、查字典()等來源進一步查閱曆史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阿谀順旨柏樹台八子冰淇淋不屑毀譽廠礦谶録村妓誕慶跌踣谛認敦圄豐鎬憤憾份外奮争公甲鶴植頮面器混作枷脰械手戒懼鹫窟乩訓記叙文齎用娟巧卷雲冠俊烈侃大山克搭愧感攬勝靈絲臨谷蠻貊猛鸷缪葛嫩草跑樓兒樵爨親委窮閈求愆入内受成霜籼送形訴競題跋通輪頭暈目眩兔三窟委裝無名之師缃簡虓暴亵視脅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