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樹台的意思、柏樹台的詳細解釋
柏樹台的解釋
即柏台。 唐 元稹 《同醉》詩:“柏樹臺中推事人,杏花壇上鍊真形。”參見“ 柏臺 ”。
詞語分解
- 柏的解釋 柏 ǎ 常綠喬木,葉鱗片狀,結球果,有“扁柏”、“側柏”、“圓柏”、“羅漢柏”等多種。木質堅硬,紋理緻密。可供建築及制造器物之用: 露(柏樹上的露水,據說用以洗眼,有明目的作用)。 姓。 柏 ó 〔
網絡擴展解釋
“柏樹台”是一個具有曆史和文化背景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柏樹台”即“柏台”,是古代禦史台的别稱。這一名稱源于漢代禦史府中種植柏樹的傳統,據《漢書·朱博傳》記載,禦史府内柏樹成林,常有數千野鳥栖息,因此得名。
二、曆史演變
- 漢代起源:禦史台因柏樹得名“柏台”,象征司法機構的莊重與權威。
- 唐代文學引用:唐代詩人元稹在《同醉》中寫道:“柏樹台中推事人,杏花壇上鍊真形”,此處“柏樹台”代指禦史台官員的職責場所。
- 清代延伸:清代将按察使(臬台)也稱為柏台,職能涵蓋司法監察。
三、文化象征
柏樹因其常青、木質堅硬的特點,常被賦予“穩固”“不朽”的寓意,與司法機構的嚴肅性和持久性相呼應。而“台”則體現高位與權威,整體詞彙暗含對司法公正的期許。
四、現代理解
在現代語境中,“柏樹台”更多作為曆史詞彙出現,需結合文獻理解。例如研究唐代官制或古典詩詞時,需注意其代指禦史台的用法。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朱博傳》或元稹詩集的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柏樹台(bǎi shù tái)這個詞是指柏樹栽種在高台上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為木(mù)和台(tái)。柏樹台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文化和建築。在古代,柏樹被視為吉祥和長壽的象征,因此常被種植在宮殿、寺廟和莊園的高台上。繁體字形為柏樹臺,寫法相似但有些許差别。在古代,漢字寫法也有所變化,可以寫作柏樹台。例如:「古宮中的柏樹台依然挺拔修長。」柏樹台的組詞可以是柏樹、高台等。與柏樹台近義的詞可以是柏台、柏樹壇等。反義詞可以是平地或沒有柏樹的台子。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