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郎署的意思、郎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郎署的解释

(1). 汉 唐 时宿卫侍从官的公署。 明 清 称京曹为郎署。《汉书·爰盎传》:“上幸 上林 ,皇后、 慎夫人 从。其在禁中,常同坐。及坐,郎署长布席, 盎 引却 慎夫人 坐。” 颜师古 注:“ 苏林 曰:‘郎署, 上林 中直卫之署也。’ 如淳 曰:‘ 盎 时为中郎将,天子幸署,豫设供帐待之。’”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卷五:“郎者,当时宿卫之官,非谓趣衣小吏;署者,部署之所……郎署,并是郎官之曹局耳。” 唐 杨炯 《浑天赋》:“ 冯唐 入於郎署也,两君而未识; 扬雄 在於 天禄 也,三代而不迁。” 明 刘基 《感兴》诗:“漫説 汉 庭思 李牧 ,未闻郎署遣 冯唐 。” 清 方文 《闻从子蛟峰补济宁兵宪寄此》诗:“旅食京华方十暑,栖迟郎署亦三霜。”

(2).代称皇帝的宿卫、侍从官。《后汉书·马融传》:“ 安帝 亲政,召还郎署,復在讲部。”《文选·李密<陈情表>》:“且臣少仕伪朝,歷职郎署。” 张铣 注:“郎署,尚书郎。”《南史·陆琼传》:“﹝ 琼 ﹞识具优敏,文史足用,进居郎署,岁月过淹。” 清 戴名世 《刘退庵先生稿序》:“先生以进士起家,歷官郎署,非其好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郎署是古代官制中的专有名词,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一、基本释义 郎署原指汉代郎官处理公务的官署机构,隶属于九卿之一的光禄勋,负责宫廷宿卫、文书起草等事务。《汉典》将其定义为“汉代郎官的公署”,其职能涵盖“侍从君主、执戟宿卫”等职责。

二、历史沿革与职能演变

  1. 秦汉时期:郎署是选拔储备人才的重要机构,郎官多由贵族子弟或孝廉充任,如《史记·袁盎传》记载“盎以兄任为郎中”,表明汉代存在任子制度。
  2. 隋唐转型:随着三省六部制确立,郎署职能逐渐转向文书处理,唐代中书省下设郎官职位,负责诏令起草。
  3. 明清时期:郎署并入六部,如《明史·职官志》载“六部各设清吏司,置郎中、员外郎”,此时“郎署”多指代郎中、员外郎等官职群体。

三、文学引申与代称 在文学作品中,“郎署”常被用作仕途的代名词。李白《酬崔五郎中》中“但识郎署里,何知仕路难”,即以郎署指代官场。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提及“郎署旧制”时,特指唐代以前的门下省制度。

网络扩展解释

“郎署”是古代中国官职体系中的特定称谓,其含义随历史演变有所不同,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郎署指汉唐时期负责宿卫、侍从等职责的官员办公机构,后也代指在此任职的官员。明清时期,该词演变为对京城中央部门属官(即“京曹”)的统称。


二、历史演变与用法

  1. 汉唐时期
    作为宿卫侍从官的公署,属皇家近侍机构,职责涵盖宫廷保卫、文书处理等。例如《汉书》记载汉文帝宠臣爰盎曾在郎署任职,负责安排皇室坐席礼仪。

  2. 明清时期
    改称“京曹为郎署”,即中央六部下属机构的官员,如郎中、员外郎等,区别于地方官职。

  3. 代指官员身份
    常以“郎署”指代在中央机构任职的中低级官员,如《后汉书》载马融被“召还郎署”,即调回中央任职。


三、文学与史书中的用例


四、总结

“郎署”一词兼具机构与官职双重含义,核心特征为:

可通过汉典()、查字典()等来源进一步查阅历史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臕壮侧睨晨妆初潮恶臭二谏放汤匪存飞忙风尚岗位责任制鼓忭归根结蒂孤衾寒床喊山秽史回湍假两叫彩诘辩劫遌竭能解制髻角近代憬彼进途沮屈开大糠覈款率餽给流泝隆阴么陋闹心眼儿篇法聘任普济众生浅声钱塘湖春行请将不如激将倾柯赏功伤面子山木自寇声入心通赊远诗碣识真睡国私醖听懂徒孙王安石兀剌赤吴音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