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稂莠的意思、稂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稂莠的解釋

(1) [weeds; tares]∶稂和莠,都是形狀像禾苗、妨害禾苗生長的雜草

(2) [the bads;evildoers]∶比喻害群之人

詳細解釋

泛指對禾苗有害的雜草。常比喻害群之人。《國語·魯語上》:“ 子服 之妾衣不過七升之布,馬餼不過稂莠。”《後漢書·王符傳》:“夫養稂莠者傷禾稼,惠姦軌者賊良民。” 唐 舒元輿 《坊州按獄》詩:“去惡猶農夫,稂莠須耘耨。” 明 姚汝循 《郡齋詠懷》:“棄捐久不理,稂莠将盈疇。”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流品澄清官序肅,稂莠不許侵嘉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稂莠”是一個漢語詞彙,源自古代漢語,常用來比喻壞人、害群之馬或有害的事物。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如下:

“稂莠”字面指兩種雜草:稂(láng)和莠(yǒu)。稂是一種形似禾苗的野草,常見于田間,會與農作物争奪養分;莠則指狗尾草或類似雜草,同樣有害于莊稼生長。在《詩經》等古籍中,這些雜草常被用來象征不良元素。例如,《詩經·小雅·大田》有“既方既皂,既堅既好,不稂不莠”的描述,強調莊稼健康無雜草。比喻意義上,“稂莠”引申指社會中敗壞風氣的人或事物,如“稂莠不齊”形容好壞混雜,需及時清除以維護秩序。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仍用于文學或批評語境,突顯其警示作用。

權威來源支持: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稂莠”被定義為“稂和莠,都是混在禾苗中的雜草,比喻壞人”。 進一步解釋其詞源和用法。 提供例句和演變曆史,強化了該詞的規範性和文化深度。

網絡擴展解釋

“稂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稂莠”由兩種雜草組成:


二、用法與示例

  1. 比喻壞人
    如:“團隊稂莠不除,難成大事”(指團隊中混入不良分子需清除)。
  2. 描述混雜有害因素
    如古籍中“稂莠盈疇”形容田地雜草叢生,引申為環境被破壞。

三、常見誤區


四、延伸知識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國語》《後漢書》原文或權威詞典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埃塞俄比亞高原傲色雹布霸閏之朝杯箸采捃冁衮朝班差之毫牦,失之千裡枨臬陳結持守蟲絲儲躬春醅刺船大患躭悮打殺登巇鬥豔争芳蜂蝶鼾咍豪吹黑幢幢翦草除根及賓有魚精誠團結禁帑慨當以慷衎衎空生會計制度誇闊虧誤濫脅斂揫鈴閤陵诳馬克思恩格斯選集漠然目眐心駭軿羅衣千忌窮堕乞婆泉韻三祀生硝適可十字格貪財慕勢塘壩辋幰剜肉生瘡微燈妩麗物理學家險不攜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