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衎衎的意思、衎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衎衎的解釋

(1).和樂貌。《易·漸》:“鴻漸于磐,飲食衎衎,吉。” 尚秉和 注:“衎衎,和樂也。”《後漢書·樊準傳》:“每讌會,則論難衎衎,共求政化。” 李賢 注:“衎衎,和樂貌也。” 唐 柳宗元 《送從弟謀歸江陵序》:“和安而益壽,兄弟衎衎以相友。” 清 錢謙益 《徐元修墓志銘》:“善飲酒,與之飲,未嘗不醉,三爵之後,油油衎衎如也。”

(2).剛直從容貌。《列子·仲尼》:“ 南郭子 俄而指 子列子 之弟子末行者與言,衎衎然若專直而在雄者。”《漢書·趙廣漢尹翁歸等傳贊》:“ 張敞 衎衎,履忠進言。” 顔師古 注:“衎衎,彊敏之貌也,音口翰反。”《新唐書·李景略傳》:“ 希全 死,﹝ 景略 ﹞遷左羽林将軍,對 德宗 延英殿 ,論奏衎衎,有大臣風。” 明 何大複 《畫鶴賦》:“意衎衎而欲伸,态昂昂而猶武。” 林纾 《送濤園沉公改官嶺南》詩序:“遇公事尚書,則衎衎論辯,不少撓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衎衎(kàn kàn)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古雅色彩的疊字詞,其核心語義指向“和樂從容之态”。該詞最早見于先秦典籍,本義為“喜悅貌”,如《周易·漸卦》六二爻辭載:“鴻漸于磐,飲食衎衎”,此處以鴻雁栖于磐石、安適進食的場景,喻指君子處世安樂祥狀态。

在詞義發展過程中,“衎衎”衍生出“正直剛健”的引申義。清代訓诂學家王引之在《經義述聞》中釋解:“衎衎,剛直之貌”,強調其蘊含的坦蕩品格,如《後漢書·樊準傳》載“衎衎焉,侃侃焉”,即用此義描述士大夫的端方氣度。

現代漢語中,“衎衎”主要保留于典籍引用與文學創作,日常使用頻率較低。其構字理據中,“衎”從行(彳)從幹,甲骨文字形表現為持械巡行,故《說文解字》訓為“行喜貌”,突顯行為與心境的和諧統一。該詞在《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中均有收錄,是研究漢語詞彙演變的重要标本。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衎衎”一詞的解釋:

  1. 字形與發音
    “衎”由雙人旁(彳)與“幹”組成,推測讀音可能為kàn(參考“刊”“龕”等字的聲旁規律)。疊用為“衎衎”時,屬于古漢語中的疊詞用法。

  2. 詞義推測
    根據字形分析,“彳”多與行走、道路相關,“幹”可表主幹或幹預。結合古漢語用例,“衎衎”可能有兩種含義:

    • 和樂安適:如《詩經》中類似疊詞(如“燕燕居息”)可引申為悠然自得的狀态。
    • 正直堅定:與“侃侃”義近,形容人從容不迫、剛直坦率(如《論語》“侃侃如也”)。
  3. 使用注意

    • 該詞極罕見,現代漢語中幾乎不用,可能為古籍中的生僻字或通假字。
    • 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詞義,例如《周易·漸卦》六二爻辭“鴻漸于磐,飲食衎衎”中,多解釋為“和樂之貌”。
  4. 建議
    若您是在文獻中遇到此詞,請提供完整句子以便精準解析;若為打字誤差,可能混淆了“侃侃”(kǎn kǎn,形容談吐從容)或“衍衍”(yǎn yǎn,連綿不絕)等詞。

别人正在浏覽...

敗辱柏席白撞奔竄冰玉薄養厚葬餔饷紬布出苗純茂蹉踬地閣東海夫人妒能害賢咢咢覆被負牆富源高肩擔河泊所泓汯昏晝奸諜诘旦揭地掀天經塗赆錢計日可期攔駕良貴曆朝陵诮靈囿栗然龍仙芝論反落成典禮蘿菔馬輿謬爛秘逸摩玩擗踴拊心普度大會耆山繩屈虱建草炻器石硯爽指舒暢順賴縮朒騰馳同心合力土産完給文修武偃翔洽犀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