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生成的井。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漾醴泉於浪井,拂垂杨於御沟。” 南朝 陈 徐陵 《孝义寺碑》:“嘉禾自秀,浪井恒清。” 吴兆宜 注引 孙柔之 《瑞应图》:“浪井不凿自成。” 唐 李商隐 《为汝南公贺元日朝会上中书状》:“庆云非烟,浪井不凿。”
“浪井”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浪井”指自然生成的井,区别于人工开凿的井。其名称来源于井水与外界水体(如长江)相通,当外界波涛汹涌时,井中可闻浪涛声,故称“浪井”。
浪井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西园路浪井巷内,是当地最早的历史文物之一,现为方亭保护的古迹。井壁青苔斑驳,井水清澈,井圈留有深嵌绳痕。
关于井水发声的原因,存在不同解释:一说井底有泉眼与长江暗通(李白观点);另一说地下水涌动导致(苏辙观点)。现代则推测可能与地下水位变化有关。
如需了解更多细节,可查阅九江地方志或相关历史文献(参考、5、6)。
浪井是一个汉字词汇,由两个部分组成:浪(波浪)和井(水井)。浪意味着海洋中的波浪,而井则表示一个用于获取地下水的储水结构。
浪井的拆分部首为氵(三点水)和井。氵代表水,井代表井。
浪井的笔画总数为11画,其中浪由8画构成,井由3画构成。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们建造水井的方法简单,通常通过挖掘地面并使用木质或石质结构保持井的形状,以获取地下水。而海洋中的波浪是由风力和地球自转引起的。因此,浪井成为了一个形象化的词汇,用于形容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在繁体字中,浪井的写法为「浪井」,没有变化。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浪的写法为「㞍」,表示波浪的形状。井的写法为「壬」,表示水井的形状。
以下是浪井的例句:
1. 这座古老的村庄有一个美丽的浪井,供村民们使用。
2. 眺望着远处的大海,我被翻滚的浪井震撼了。
以下是与浪井相关的组词:
1. 波浪:描述海洋中的起伏波动。
2. 水井:指用于提取地下水的水源构造。
3. 海洋:表示连接大陆的广阔海水区域。
以下是与浪井近义词:
1. 激涛:用于形容汹涌的海浪。
2. 波涛:形容波浪的起伏有力。
以下是与浪井反义词:
1. 平静:表示海洋或水面没有波浪,非常宁静。
2. 静止:指不存在波动或运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