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破壞,分裂。《後漢書·董卓傳論》:“ 董卓 初以虓闞為情,因遭崩剝之埶,故得蹈藉彜倫,毀裂畿服。”
(2).撕破。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後集·學規》:“大門甲頭以手對衆,将有罪者就下堂毀裂襴衫押去。”
(3).哀毀。 明 文徵明 《祭王欽佩文》:“朝命甫下,而太夫人顧已辭堂,惟君顧復情深,毀裂為甚。”
“毀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三種解釋:
破壞、分裂
指對事物整體性的破壞或造成分裂狀态。例如《後漢書·董卓傳論》中提到董卓“毀裂畿服”,即指其行為導緻疆土分裂。
撕破
表示物理上的撕裂或破損。如宋代周密《癸辛雜識後集·學規》記載“毀裂襴衫”,描述衣物被撕破的場景。
哀毀(過度悲傷)
特指因過度悲痛而身心受損。明代文徵明在祭文中用“毀裂為甚”形容某人因喪母哀痛至極。
該詞多用于書面或曆史文獻,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需結合上下文區分具體含義,例如: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引證及字源解析,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癸辛雜識》等原文。
《毀裂》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被摧毀、破壞成碎片或破裂的狀态。通常用來形容事物的嚴重損傷或破壞。
《毀裂》的拆分部首是「殳」和「衣」。其中,「殳」是指橫着拿着兵器的人,「衣」則表示衣物。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2,其中「毓」部為5畫,「曷」部為7畫。
《毀裂》是漢字詞語,其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産生和演變。在繁體字中,「毀裂」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毀裂」的字形有所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儉」的寫法為「㞢」,換言之,「殳」的上方加一個撇。而「裂」的寫法為「襔」,換言之,「衣」的下方多加一個「五」字形的部分。
1. 這座城市曾經曆了一場猛烈的地震,房屋被毀裂成了廢墟。
2. 他的心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如今已經毀裂不堪。
組詞:毀滅、破裂、崩潰、粉碎
近義詞:破碎、破壞、損毀
反義詞:完好、安好、完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