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死服的意思、死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死服的解釋

謂心悅誠服。 三國 蜀 諸葛亮 《便宜十六策·賞罰》:“賞罰不曲,則人死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死服

現代漢語釋義:

指至死信服或堅決服從,強調極度的忠誠與遵從。古漢語中多用于描述臣子對君主、信徒對信仰的絕對效忠,現代用法可延伸至對理念、原則的堅定恪守。

古籍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載“死服事君,不敢貳心”,指以生命侍奉君主,體現古代忠君思想的核心内涵。在《論語·學而》注疏中亦強調“死服其勞”的倫理義務,要求為所事之對象竭盡心力(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

語義演變:

權威參考: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定義為“至死信服;拼死遵從”。
  2. 《漢語大詞典》中華書局:收錄先秦至清代文獻用例,強調其“以死盡忠”的倫理色彩。

典型用例:

“士為知己者死,臣為明君死服。”(《戰國策·趙策》)

此句凸顯古代士人階層“死服”觀念中雙向的道德契約關系。

網絡擴展解釋

“死服”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心悅誠服,指發自内心地信服或服從。以下是詳細解析:

1.詞義來源

該詞最早出自三國時期諸葛亮的《便宜十六策·賞罰》:“賞罰不曲,則人死服。”
“不曲”指公正無私,強調賞罰分明、不偏不倚時,人們會徹底信服。

2.構成解析

3.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對權威、規則或品德的絕對認同,例如:

“領導者若能秉公處事,下屬自然死服。”
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

4.近義與反義

若需進一步了解《便宜十六策》原文或相關典故,可參考、2、4等來源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百中堡寨坌沒不涼不酸捶勒鹑衣出震繼離大犬登膳颠踣電掣風馳跌退方底圓蓋旰食宵衣管鮑分金管城公行濁言清鴻靈黃蘗黃金台黃銅賄單芔吸胡作亂為腳魚狡澤結客驚亂矜厲酒婦集苑集枯開河空名堂牒勑身爛汗連鼇跨鲸另院霖霪六色錢例證龍廄梅粉夢征緬緬密裝弄珠朋比為奸飄翥潑腳子貨清飈守淡書帕私伢衛卒杌凳無量仙氅秈粟邪萌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