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心悅誠服。 三國 蜀 諸葛亮 《便宜十六策·賞罰》:“賞罰不曲,則人死服。”
“死服”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心悅誠服,指發自内心地信服或服從。以下是詳細解析:
該詞最早出自三國時期諸葛亮的《便宜十六策·賞罰》:“賞罰不曲,則人死服。”
“不曲”指公正無私,強調賞罰分明、不偏不倚時,人們會徹底信服。
多用于描述對權威、規則或品德的絕對認同,例如:
“領導者若能秉公處事,下屬自然死服。”
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
若需進一步了解《便宜十六策》原文或相關典故,可參考、2、4等來源的完整内容。
《死服》一詞指的是流行于古代的婦女喪服。當女性家人去世後,親屬們會穿上黑色的衣服以表達哀悼之情,這種服裝就被稱為《死服》。
《死服》由部首“衣”和“有”組成。
“衣”部表示與衣物相關的意思,代表着服飾。
“有”部表示擁有、存在的意思。
總共有8筆。
《死服》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是中國古代社會的一種習俗。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彙逐漸發展成為固定的詞組。
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死服」,保留了原始的字形和結構。
在古代漢字中,「死服」的寫法又有所不同。古人在書寫此詞時,使用了一種行書的字體。整個字體結構橫平豎直,筆畫也更加規整。
1. 她穿着黑色的《死服》,表達了對親人的深深哀思。
2. 在古代,婦女常常終生不嫁,守在家裡穿《死服》。
下面是由《死服》組成的一些詞語:
1. 乞丐(死服+人)
2. 喪親(死服+親人)
3. 喪心病狂(死服+心+病+狂)
近義詞:喪服、喪衣、孝服
反義詞:婚服、嫁衣、婚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