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栖遲,遊息。《漢嚴發碑》:“西遲衡門。”《詩·陳風·衡門》作“栖遲”。
“西遲”是古漢語中的詞彙,主要含義為“栖遲”,意為遊息、停留,常見于古代文獻和碑文。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西遲”是“栖遲”的通假或異體寫法,指停留、遊息,帶有從容居留的意味。例如《漢嚴發碑》中的“西遲衡門”,與《詩經·陳風·衡門》中“栖遲”用法一緻。
字形與字源
文獻例證
“西遲”屬于古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多用于研究古代文獻或碑刻時參考。如需了解更詳細用例,可查閱《漢嚴發碑》或《詩經》相關注解。
西遲(xī chí)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西”和“遲”兩個字組成。
西(xī)是一個單獨的字,拆分部首為“十”,由4畫組成。
遲(chí)是一個獨體字,拆分部首為“辶”,由8畫組成。
西遲一詞最早出現于《國語·楚語下》:“若堂西紘織輻,困遊子之遲。”意為父親在西邊輻辏織布,擔憂歸家的兒子遲延。
西遲在繁體字中保持不變,仍然是“西遲”。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西遲的基本形狀和現代漢字相同,因此古代寫法和現代寫法一緻。
他每天上班總是西遲西遲的,經常遲到。
西遲可以作為一個詞語出現,獨立使用。
遲延、晚,含義相似,都表示時間上的延遲。
準時、及時,與西遲意思相反,表示按時、按期完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