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腊缚的意思、腊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腊缚的解释

梵语lava的音译。古 印度 计时单位。也译作“罗婆”。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时极短者,谓刹那也。百二十刹那为一呾刹那,六十呾刹那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为一时,六时合成一日一夜。”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三:“腊缚,旧经中作罗婆,六十怛杀那为一罗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腊缚(là fù)是佛教梵文音译词,源自梵语“lava”,为古印度计时单位之一,特指极短暂的时间片段。其释义可分为以下三方面:


一、核心释义

在佛教典籍中,“腊缚”表示微小的时间计量单位,相当于现代时间的1.6秒(一说为1/60秒)。

例证:

《俱舍论》卷十二载:“一刹那为最小时间单位,一百二十刹那为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为一腊缚。”

换算关系可表示为:

$$

text{1腊缚} = 60 times text{怛刹那} = 60 times 120 times text{刹那}

$$


二、文化背景

  1. 宗教语境:

    该词主要用于汉传佛教经典(如《大毗婆沙论》《瑜伽师地论》),描述时间流转无常,强调修行需珍惜当下。

  2. 语言学溯源:

    “腊缚”属唐代音译,其梵语词根“lava”原意为“切割”“碎片”,引申为时间的最小分割单元。


三、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腊缚”仅见于佛学文献或古汉语研究,日常使用极少。需注意其与“刹那”(0.013秒)、“弹指”(7.2秒)等佛教时间单位的层级关系。


权威参考来源:

  1.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2. 《俱舍论》(世亲著,玄奘译)
  3. 《梵汉佛典对勘丛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腊缚”一词有两种不同来源的解释,需结合语境区分:

一、梵语计时单位(传统权威解释) 源于梵语“lava”的音译,是古印度时间计量体系中的单位。根据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换算关系为: $$
1 text{牟呼栗多} = 30 text{腊缚}
1 text{腊缚} = 60 text{呾刹那}
1 text{呾刹那} = 120 text{刹那}
$$ 按此推算,1腊缚约等于现代2.4分钟(注:佛经中“一昼夜”为30牟呼栗多,即24小时)。

二、现代附会的成语解释(低权威性) 部分现代词典(如、3)将其拆解为“腊”(农历十二月)与“缚”(束缚),释义为“对旧俗的固守”。此解释缺乏古籍依据,可能是现代人根据字面衍生的含义,需谨慎使用。

建议:在涉及佛教、历史文献时,优先采用第一种释义;若在当代文学或口语中遇到,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否为第二种引申义。

别人正在浏览...

裨贩炳烈波棱残夭愁惨惨躭翫刁嘴斗争性队列顿刀飞潜动植飞涨丰蔚腹笥高帽子公中酣觞寒雾寒原好交好事多悭浣练隳名箭槀骥伏盐车精诚酒泉峻峗沮谢跨跱恋奶猎头璘珣闾部驴鸟马驹美劲儿凝望懦熟怒吻签钉千里草千年枣青莲阮屐如梦令入圣超凡三言两句上打租赊愿时乐鸟十斋日四酎抟土作人畏龙烓灶渥眷午桥侠义协妙